童年阴影

昨天做了个怪梦。不知怎么地偷偷拐带了一个儿童出走(那儿童是我外甥,梦中年龄比现实还小着一节)。我在梦中的身份角色很可疑,动机也模糊,就只记得动作十分敏捷:在现场制造一些小混乱,然后趁大家忙成一团,把门拉开一条缝,先将孩子推出去,自己再闪身出来,一连串动作干净、利索、一气呵成。外面天已经快黑了,正埋头匆匆赶路,有个中年男人骑自行车拐过来,差点撞到我们,我怒道:看见妇孺也不减速?对方下车,但一脸蛮横不耐烦:我没看见什么孩子!我一把将他的自行车推倒在地:是吗?我也没看见一辆自行车。真彪悍。醒了我直发愣,不是我,完全不是我。我的人生关键字是“怂“,从小就胆小畏羞。刚上学的时候大家小朋友们每天排一支路队回家,我一直被小领队欺负,不敢反抗不敢告老师,以致一想到上学就有恐惧感。熬过第一年,发现放学随便想和谁一起走都可以,没有好同伴尽管一个人走,真松了一大口气。

而且因为自卑的缘故,心理素质极差,但好面子,又不敢表现出紧张,一味死撑。倒不怕写卷子,就怕过堂提审,此生都没在任何场合主动举手发过言。每次被老师叫起来,均头皮发麻,如上刑场。我怀疑自信这回事,和唱歌跳舞一样,小时候如没能学会,长大了也就难有建树了。工作以后才渐渐没那么窝囊,因为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上,就算害怕,也得强自镇定。另一方面,随着年岁增长,挫折越来越多,总算知道很多东西,再着紧反正也是要失去的,一来二去,脸皮就厚了。

可是总还是会紧张,每次面试的前一晚都非得象背书一样,把台词背得烂熟。在办公楼大堂紧张得直咽唾沫,筛糠至电梯门打开,才视死如归地踏出去,又不是第一次换工作,真不知道自己在怕什么。有时过于熟极而流,自己都觉得假惺惺。有次大老远飞去上海面试,到得早了,穿得人模狗样,不敢四处溜达,只能躲在楼下咖啡厅穷耗,偏生我不爱喝咖啡,几乎没在这30分钟内沮丧至死。后来上去见人,只想速速谈完了打道回府,那英国人中间打断我,递过一瓶饮料来揶揄地说:慢些说,慢些说,别要先噎死了自己——真是奇耻大辱。

对我们这样卑微的人来说,一个折辱和另一个折辱之间,也就过完了人生。我能够学会不介意,但那不够,要根本觉不出来,才是高手,做到这个层次,非得有点自信才行。除了童年的阴影,我还迁怒于一切自小钟爱的文艺作品:太过晦涩灰暗了,因此除了自嘲,就没学会一样本事。上礼拜看电影的时候,看到一个预告片,WILL SMITH的新片,很程式化地一个励志亲情片,写父子情兼小人物奋斗,噱头是SMITH父子亲身上阵。只见衣衫褴褛,留老土发型,戴近视眼镜,走投无路的史密斯先生激动地教育亲生儿子: 记住,永不要听别人说你不行!

吓,真狠的来。当下我们含着爆米花就说:这个电影,上映了得赶紧看一看,咱们也真该励志一回了。

告别的年代

我是一个非常耻于表达感情的人。与朋友喝茶逛街,一混几个小时,说的净是废话。至于人生大事,怎么好端到桌面上来讲呢?你明白,根本不用我说。你不明白,我唇干舌燥也没有用。经常在饭馆看见执手诉衷情的人,还不是对我诉,已经麻的吃不下饭。咱们这样的粗糙人,还是嘻嘻哈哈过日子吧。据我的御用半仙剩饭蕾说,这是俺们天蝎座人的特质,叫做“内敛“,我看还不如说是胆怯。因实在处理不好煽情的场面。这次要走,和猪朋狗友狠狠告别了一个月,大家体谅我,各种饭局和轰趴也都是按谐剧的戏码,闹哄哄地上演,唯恐彼此动感情。一静下来就不知说什么好,很紧张,唯有不停地吃,不停地说。

但我知道大情大性热烈如火的剩饭蕾是做不到的。在国贸的星巴克告别时,我预先警告她:不许哭啊。这大国贸的,熙熙攘攘,给人看见了多挂不住啊。于是她给吓怕了,要走的时候,站在那里犹豫着,想抱一下又止步不前,仿佛怕得罪我的样子,就委委屈屈地憋着——看我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多铁石心肠吧。

其实从知道我要走的那天起,大家就在吃惊和担心了。怎么可能是YK呢, 伊那么疙疙瘩瘩,又懒惰、胆小、惧怕改变,伊连朝阳区几乎都走不出去,现在说走居然真就走了,还走得这么山高水远。

想想,真是匪夷所思。但其实,我又有什么可放弃呢?

走之前一个月,因为办事去到了城的另一头,小时候住过的地方。那区变化很大,小胡同拓成大马路,所以好奇地想走走。没想到,我住过的楼,我上过的学校,居然一个一个都在呢。两个楼之间有一个传达室兼存车棚,竟然数十年不变地站在那里。我站了十分钟,往事种种并没有象传说中一样”潮水一般涌上心头”。那些事我都记得,但都象老乡门口晾的干菜,被抽干了水分,没有气味和湿度,一切和我并不相关,待了会子,也只得讪讪地打一辆车离开。

我嫉妒那些有一个阳光灿烂的童年的人。今年早些时候跟查里去S市,他曾经短短地住过半年。找到那个小院子,居然会得钻出一个满面笑容的老奶奶和他相认,然后从里屋转出一个脸圆圆象苹果的少妇,怀里抱着一岁多的孩子,说小时候曾和他玩过家家拜天地来的…然后大家一起笑叹人世变换、岁月如梭什么的,多么圆满。

我就没有类似这样的回忆。为了不钻牛角尖,那些不愉快的,难堪的人和事,要装作不记得,奋力地要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从一个地方,去到另外一个地方,都决绝地好像要去投胎似的。背后什么也没有,因此就快成为一个拥物狂,只得那一箱子CD和化妆品是我的,到哪里都跟着我。

然而这是一个告别的年代,每个人都要学会优雅温和地说再见,我承认那个懦弱、胆怯、执拗、自卑的人是自己,我才能原谅我自己。然后走开,然后回来。

处处别苗头

别苗头,大概就是指不太良性的尖锐竞争。翻译成北京话就是互不服气,没事较劲的意思——我拿不准出处在哪里,但老觉得这个词是打上海话来的,因为感觉有点象上海人的小眉小眼,心高气傲。其实下面几条新闻标题,就很能很形象地解释“别苗头”的含义:

  • 306反并吞护台湾游行台联和民进党互别苗头
  • 周迅李大齐秘密结婚与李亚鹏别苗头
  • 元宵晚会湖南卫视要和央视“别苗头”
  • AMD虚拟技术要与英特尔互别苗头

哈药六厂的保健品广告里,老能看见一堆妈妈在别苗头,谁家的闺女最聪明,谁家的儿子身体壮,勾心斗角,七情上面。办公室里,大家也处处别苗头。为了升职,加薪……力争上游,本属正常。要是没有厉害关系,就更显得无聊。其实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以前有个情景喜剧叫《心理诊所》,其中一位女病人动不动就说:“我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我是一个长的不错的人。”凭什么都是你?大家都是老百姓,一定各有短长,什么地方不如人,真该节哀顺变才好。

我生平至恨竞争这回事,作完自己的本分,省下心来喝茶看戏不好么?非要冲出去与人比剑,真能保证戳死别人倒也罢了,弄不好自己战死沙场,有什么趣?所以自小不肯参加一切的竞赛,竞技运动…… 然而时时有人冲上来要和你比剑,光是闪躲已经精疲力尽。我朋友最近良心发现,不在办公室偷穿牛仔裤了,开始注意穿着打扮,每天化个淡妆,心情也好。不料惹急了坐在一旁的小秘书,伊马上打叠精神,争奇斗艳,一边狠狠化妆,一边还说:“哼,你还来劲了你。”搞的我朋友十分无瘾,恨不能书写一个条幅:“你最美”赠与她,以铭心志。

虚荣心膨胀成这样,也许归根到底还是自卑在作祟,有安全感的人并不需要时时获得承认。广东人讲话:面子别人给,架子自己丢。咄咄逼人的姿态,往往属于市场占有率第二的挑战者。做大婆也一样,筹码在你手里,尽可以举重若轻,第三者打上门,只需装作不认识,已经是一个狠狠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