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死到哪里去了

我看电视的机会非常少。隔几年偶尔有时间看一个电视剧,必得被吓尿一条裤子。有一次为了高圆圆看《我们结婚吧》,尽管心思都在高圆圆的脸蛋和衣服上,个别剧情还是呛得我直捂眼睛。后来又看过一个戏,是描写几对夫妻各种生不出孩子,以及女人因为生不出孩子面临家庭破裂的。这些所谓“反映现实”的电视剧,取材于社会热点话题,情节当然更惊悚夸张。编剧把生活中所有能听到想象到的奇葩事件浓缩到一个家庭,然后站在西城大妈的立场帮你解决问题,输出价值观。因此,这些电视剧比小学班主任、中学教导处主任、大学辅导员、居委会大妈,和大灰狼加起来都要可怕。 

好了现在你也猜到了,这一次的惊吓来自《小别离》,单身女青年我们也吓唬过了,不想生孩子的我们也吓唬过了,轮也轮到拿孩子吓唬你了。我不是说不许你反映现实问题,但是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家长在自觉自愿不收取一文费用地吓唬我们了,没孩子都能站在当街被人讲半个小时小升初形势是多么严峻。我承认也许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遵循的是同一种生活方式,但毕竟还有人走了其他的路,虽然少,可能还没能被踩成一条高速公路。但省道也是道啊,咱也不能假装它不存在啊?你再看看你们的电视剧,有说她们好的么?有提到一个不着急找对象,自己事业和生活都过得很精彩很开心的人么?有不要孩子仍然过着体面稳定生活的神仙眷侣么?有不给孩子弄得鸡飞狗跳也能正常生活的人家吗?换句话说,有一个正常人吗。

我已经看到很多对《小别离》的赞誉之文了。其实我也觉得这部戏有一定的可看性(如果你不坚持看完的话),有些细节确实做到了比较贴近生活,职场戏虽然还是一贯的不能看(或者你当笑话看也行),但在生活场景上,至少孩子们开始说人话了。小女孩在网上看同人、写文赚打赏这一情节尤其让我欣慰,我虽然不认识掏粪男孩的粉儿,但是在微博欧美圈就能看到现在写文的妹子们平均年龄有多年轻了。孩子们聊天儿的对话,能让追剧的老人家们不到春节就提前学习到一些网络用语。

这个剧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各品牌的强力植入。精锐教育、神州租车、江小白白酒、味极鲜酱油,还有黄磊参加的一个综艺节目(据我侄女说),广告之粗暴直白已经到了萌的地步。片中一个能把亲爹气住院的熊孩子,为了保证神州租车的再一次出现,连出国留学都不让家长送;而一家人在团圆饭桌上哭闹撕逼之后,还能一条心地齐齐打包味极鲜酱油。看到剧组这样良心,连身为被传播对象的我们都感动落泪了。

但是《小别离》对于整个情节的设定,仍然是狗血的。大人们的对手戏蜜汁尴尬。他们能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仍被编剧圆成是对的。尤其是海清扮演的女一号,盯着女主角的光环,恃爱行凶,却一再被原谅。她被塑造成一个时髦(这事儿咱们不聊,伤感情)、聪明、能干的女强人妈妈,唯一的缺点是略有点焦虑,然而那也完全是出于对孩子深深的爱。

那我们再看看是这么回事么?在对孩子的问题上,她遵循的是中国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除了出钱出力,还可以教育孩子自私、说谎、讨好别人。在职场上,她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强势bitch,看不出有多强的能力(她所在的区域业绩一直掉掉掉),善于经营和老板的关系,谄媚讨好无一不精,对下属吆五喝六,从买咖啡到复印私人物品一条龙服务。然而,别人走同样的上层路线,她不答应。她变成受害者。犯了错误说:怎么啦,是我打印私人文件把墨都用完了怎么着吧。受了不公平待遇说:你凭什么降我工资,你这么做有意思么?唉哟,她究竟是有多大能耐。我们这些每天一见了老板就匍匐在地化为一滩春水的人,还仍旧讨不到好呢,人家不排挤你,可排挤谁呢? 

我觉得从她在办公室的表现看,简直已经可以算是个坏人了。但更可怕的,还是她作为一个妻子和女人的表现。克扣零用钱、大嚷大叫、无事生非、来不来就让老公下跪这一套就不说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国的文艺作品特别喜欢鼓吹这种令人作呕的夫妻相处方式,仿佛只有老婆能骑在老公脖子上自由自在地拉屎,婚姻生活才算幸福了,妇女地位才算是提高了。比这更可怕的是,在感情戏份里,她几乎被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精神病患者。有两次出现了这样的情节,她用一些不可理喻的想法再跟黄磊吵架,连一贯跪在地上的黄磊都觉得她太匪夷所思了,一分钟不到,她立刻就神情投入地跟第三者说,这些事都是黄磊干的,她表示不理解。我看电视的时候可害怕了,心说完,这人患病了啊,特别严重的心理疾病,下一个情节肯定要去联系心理医生了,然而,并、没、有。 

我们当然不要求主角都得像美国队长一样伟光正,但是海清的这个形象,简直就是一个坏人啊。正常男人不仅不可能与她继续生活,而且应当负责任地把她扭送精神病院。当然你要搁美国,坏人当道也可以,经典的黑帮片塑造了多少亦正亦邪的犯罪分子啊。可问题我们不是在中国么,听说广电总局有规定,在我国上映的电影电视剧,不允许让坏人当第一主角,且不能在电视剧中表现出坏人有好下场。就因为这个规定,《无间道》改了结局,《八两金》加了字幕,还有无数的港片、美国片因为意识不良无法上映。

那么面对《小别离》这类价值观及其扭曲,人物设定这么邪恶的电视剧,广电总局都死到哪里去了呢?有种的你给小别离打一字幕“5年后朵朵妈因与同事争吵,被公司开除,后与朵朵爸离婚,精神恍惚,潦倒一生”,要不就请你放过无辜的香港警匪片好吗。

成功男人娶了谁

有个女性杂志跟我约稿,话题是“成功的男人都在想什么玩什么关注什么”,好让姑娘们学习如何像他们一样思考问题。我敏感地联想到,这其实不就是想教姑娘们“正确和成功男士聊天的方式”,以图更有效地把他们纳入囊中么?虽然还没有直白到像诸如:“邂逅金领的8个社交地点”,“10招教你俘获高帅富”,但是猴急之意也已经跃然纸上了 。虽然咱们心里都知道,无论女权怎么抬头,在广大老百姓的心目中,怎么寻一头好亲事还是女孩子一生任务的重中之重,但是作为一本标榜知性的女性杂志,不用这么接地气吧?总得略高于生活,领着妇女们尽量走正道儿才对啊。

其实”知乎”上早就有帖子在问:成功男士都喜欢什么样的女人?见多识广的各路网络大拿们有理有据地总结出了答案:成功人士都娶了比他们更成功的女士。吃惊吗?我不敢说这个结论覆盖了多大的样本量,毕竟大家对“成功人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是仅以我和我身边朋友的耳闻目睹(或者大家也可以自己去谷歌百度一下),无数的事实证明:这个说法还的确是相当靠谱的。

有钱人包养捞女小明星,那都是老一代暴发户的做派了。现在整容手段那么高明,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简直遍地都是。连公司里的中级小经理身边都有小姑娘踪着,娶个美女那么难吗?再说了,谁说成功女性就一定长得不好看了。在这个社会上,女人要成功,虽然并不一定靠色相,但是气度仪表也是加很多分的。除此之外,智商、学识、出身、朋友圈……都是砝码。有见识的男人喜欢娶聪明老婆,除了她能帮到自己之外,智商在同一个水平上,也比较好聊天。聊什么……真的无所谓,但聊起来能不能风趣机智火花四溅,这可不是看本攻略就能学到的。

而一旦成功以后,老婆更是门面,必须能带得出去,周旋于朋友之间而不失礼于人;生意场跌宕起伏步步风险,伴侣既得耐得住寂寞又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你看《纸牌屋》中的副总统夫人,简直比先生还要冷静腹黑,丈夫看着她临危不乱的酷样,脸上流露出真心的爱慕之情……这比炖一盅鸡汤送上来可管用多了。

还有一点别忘了:许多成功人士结婚的时候还并没有成功,他们的女人能够风尘识英豪,除了运气,也是人家的智慧。

爱从来都没赢过

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做出裁决,联邦法律承认同性配偶的婚姻权利,意味着从此在美国所有的州(也许德克萨斯除外),同性恋婚姻合法了。

这是美国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同性恋衷心为美国人民高兴,异性恋也得说点什么表态自己政治正确。法令通过当天,在中国的社交网站上,彩虹的密度竟然覆盖了绿光(同日中国股市大跌)。令人欣慰的是,除了极少数段子手还在恶搞,多数人都是带着“LOVE WINS” (爱赢了)的标签转发的。

一切都很好。我只是想问:爱和婚姻究竟有什么关系啊?也许同性间的恋爱最感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并没有目的。没有婚姻的要挟、没有世俗的承认,不用生孩子带回老家上坟去……还要在一起,那只能是为了爱啊(稳定的性也是爱的一种)。现在同性爱人之间也不免要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了:啊你不爱我,你不肯跟我结婚。你不过是想我跟你结婚!然后吵一架之后感情破裂了。

婚姻并不是爱的表证,也不是爱的必然结果。恰恰相反,大家是因为不够爱才结婚的。但是它也并不能保护爱,婚姻的价值无非就是:万一爱完蛋了,你多少还能得到点啥(或者失去点啥)。当大家还沉浸在庆祝同性恋婚姻的余韵里,结婚10年育有三子的本阿弗莱克和詹妮弗加纳离婚了——先别嚎哭“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这关爱情什么事啊,你应该不再相信婚姻才对啊。

可是看看你周围,并没有人不相信婚姻。即便是在最春光明媚云淡风清空气中都是糖粉的日子里,也没人想心无旁骛地谈一场恋爱。大家都只想结婚。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爱算是什么玩意,它谁都赢不了。

其实我们懂的,同性恋的婚姻合法化,除了在姿态上对同性恋群体是一个巨大支持,在实质上也是有很大福利的。因为美国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夫妻(尤其是有孩子的夫妻)比单身能享受更多退税的政策。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会把一部分渴望组建家庭的同性恋人解救出来,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但是这真的就能让那些对同性恋的歧视和偏见稍减吗?我们现在连中国社会上已婚人士对单身人士的歧视还没有消除呢!

同性之爱,比异性恋更需要勇气,值得得到我们拥有的一切最美好的东西,而婚姻制度,可不算其中之一。

为了生存看美剧

以前常年不看国产电视连续剧,大意地以为都是无聊婆妈的生活里短,给电视剧的主力观众群——中老年家庭妇女们饭后解闷儿的,用不着有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前些日子为了垂涎高圆圆的美貌看了几眼《我们结婚吧》。第一感觉是:这其实是个恐怖片儿啊!貌美如她的大闺女,也不过就是30出头,因为没结婚没男友,不仅被各种极品社会男青年挑剔折辱,而且还无缘无故遭单位解雇。

而另外一部描写已婚生活的电视剧更恐怖,老婆甲因为做了人流,被老公休了后悔莫及;老婆乙过份执着于事业致使老公离家出走,哭抱老公大腿求饶保证马上生个孩子……我从惊恐中回过味儿来,这些醒世恒言式的剧情,不光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讨好核心大妈观众群,更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传统价值观输出:过30不结婚会被社会抛弃!结婚不赶紧生孩子会被老公抛弃!你别笑也许这种幼稚直白的逻辑真的会管用,就像麦太教育麦兜:有一个小朋友他不孝,后来他死了!

对铁肩担道义的国产电视剧肃然起敬之余,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微博上会有平均年龄十几岁的辣妈大赛;大学三年级的女生就被家里警告说“务必要在毕业前搞定老公人选”;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放长假被娘亲说“不必回家看我好好留在北京找对象……”,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没有闲心闲钱谈恋爱,找到合适的人生伴侣确实不容易。但是新时代的年轻女性理应比二十年前更自信啊?有什么道理从小镇出来走遍世界做了金领见了世面之后会更惶恐?原来不仅仅是春节回家探亲的时候被七大姑八大姨烦的。如果主流文艺作品都是这种价值取向,长此以往不被吓尿才怪呢。

也不知道是广电总局下的红头文件啊,还是文艺工作者们齐齐开了会商量好的,反正我没看见过宣扬女性应该自尊自强闯荡世界追求爱情享受生活的国产电视剧。你再看看人家美剧,从底层卖汉堡的女招待一直到副总统夫人,没有一个抱着狗在家煲汤生孩子的,不仅事业上撑起半边天,满足自己的食欲性欲表现欲也一点不含糊,这才叫励志好吗?幸亏女白领们下班晚,几乎没时间在家吃饭,看黄金档国产惊悚电视剧的机会还不太多。所以不管有多少美剧被强行下架,我劝女孩子们,不光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为了不把自己吓出病来, 也应该坚持追美剧。

当你们谈恋爱的时候你们究竟在谈些什么啊!

我有个同事说自己有婚姻恐惧症,为了不肯结婚差点跟同居男友分手。坦白说我不太能了解婚姻恐惧症。这有什么可恐惧的呢?这上下还有人不知道婚姻是怎么回事儿吗。当然按法律规定在一起过日子是挺不浪漫的。但是请记住,爱情是一种生理现象。就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也不是被它杀死的。你往好处想,至少婚姻还给你消逝的爱情找了付棺材。What’s so bad about that?

结婚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它简直连一种生活方式都算不上。如果你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其实很少有人的生活被婚姻改变了。无趣的人结婚前结婚后都无趣,有趣的人婚前婚后都有趣。甚至连生孩子都不是借口。有人曾经跟我感叹道:孩子出生之后几乎就没去过电影院。我恻然之后忽然想起来问他:生孩子之前你平均一年去几次电影院?对方沉默。你看,你愿意做的事,无论如何都是可以抽出时间的。有人养着两头家两个情妇还有力气在办公室调戏前台小姑娘呢,你可千万不要低估自己。

相比之下,我倒更无法理解那些爱情长跑好几年,既不换人、也不劈腿的侠侣们。科学告诉我们,他们之间已经不可能有干柴烈火的荷尔蒙,也没有维持一个家庭的责任感,那么支撑着他们处处联袂登台的到底是什么呢?无须猜测、忐忑、犹疑、失落,这漫长的恋爱阵线又是怎么辛苦经营的呢?

所以大家就制造了各种矫情磕儿给自己的爱情打强心针。生日的礼物纪念日的鲜花,情人节在饭馆门口饿着肚子排队不回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沙滩上画心、蹦高、手牵手自拍,回来还得制作成各种视频GIF幻灯片(保不定日后什么场合有用呢)。婚可以不结,但是不能不求,因为人家女孩子这一辈子只有这么几天是矜贵的嘛——也不知道新时代的女性何至于就苦逼成这样儿了。单腿下跪蛋糕里藏戒指早就OUT了,想推陈出新吓女朋友一跳简直需要花钱找公关公司,要不就得借助自然灾害——结局往往也像自然灾害,女朋友满意了,但已身心俱疲。

天生精力旺盛的人,也许不介意赶这些眼花缭乱的过场,但是这与爱情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你的心会七上八下几乎跳出胸膛吗?你会喉咙发紧,紧张至手心出汗吗?你会有那种浑身细胞将要爆炸的快感吗?这些桥段,其实还不如蒙面PARTY、车震野合、 角色扮演、轻度SM来得真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