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居心

“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上映了。什么叫“最干净的爱情”呢?这广告语让我想起大学时闲极无聊看报上的征婚启示。整整一版的征婚启示,只有一则启示上提及:27岁,处女——同学们愤怒地说:“她这么写,就好像其他人都不是处女了。”同理,你干净,别人就污糟了吗?这种命题本身就极端猥琐。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句广告都实事求是,正如我们不能期望方便面泡开之后真能浮出一只大虾。重要的是,大家真的在乎你的爱情“干净”不“干净”么?

凡看过小说的应该都知道,这本书描写的可不是牵手级别的爱情。事实上有些场面的描写已经到了让人难为情的地步。女人们才不会惊叫一声“好恶心”而把书掷下。同样道理,她们也不在乎电影中那只手是不是真的摸下去。让她们感动的是男主角的一片深情,女人最抗拒不了的就是男人对她们好,好到无微不至,好到为她们去死……尤其当这个人还高大英俊、热情如火。这不是悲剧,而是励志片,或者对一些净遇上混蛋男人的女人来说,简直是个科幻片。其实连导演也说了,省略掉那些情欲戏不是洁癖,是技术上的难以实现。另外,那也并不重要——大师就是大师,一眼看出了问题本质:上床睡觉谁都会,可是召之即来有求必应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还不求回报的……就只剩下机器猫了吧。

女友问我,三十大几的人,看《山楂树之恋》哭得稀里哗啦,是不是很丢人。恰恰相反,我觉得岁数越大、阅历越多,越有理由放声痛哭,恨自己生活中为什么遇不上这样的机器猫。遗憾的是,电影中也没有给出什么合理解释,不会因为你天真纯洁有甜美笑容和洁白牙齿就能得到真爱,所以,我们在电影院里发泄感情,制片商赚取我们的眼泪,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是千万别企图树立什么价值观,鼓吹“史上最XX爱情”。我们身边没有机器猫,尽是大灰狼,还是成熟敏捷机智果断比较有用。PS,尽管我们过性生活,我们没因白血病死亡,我们的爱情也不脏。

女人们得把自己想象成女主角才能感动,而我打赌男人们一见到女主角就感动了,那么稚嫩、天真纯洁到了有点无知的地步。电影还用了另外一个女孩子的悲惨遭遇来证明,“不纯洁”是没有好下场的。这种做法,和“史上最干净爱情”的宣传一样,到底是何居心?众所周知,男人喜欢学生妹式样的女人不是因为她们纯洁,正是因为她们好征服,易“得手”,而现实生活中,肯定也是越无知的女孩子越易上当受骗。女人什么年纪都有权利在电影里寻找自己的范特西,但是我真心希望我的女友别拿这套价值观教育她的下一代,太危险了。这就好像我们有个朋友,她老公是个挺大男子主义的复古型传统男人,在他的要求下,不仅妻子要温柔敦厚洗衣煮饭,女儿也要从三岁起学习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我们就劝他:老刘,让老婆三从四德是咱占便宜,这么教闺女可就该吃亏了啊。

事关造人

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任何一种价值观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最妥当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忍不住地要将自己的经验推广给别人。其中大家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劝别人生小孩。

已婚男女升任父母之后,仿佛直接进化为另外一种生物,不再喜欢与人谈论天气股票车子房子,见到另一对夫妇,必问的一个问题是:“有小孩儿了吗?”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没有尽头的问题。如果你答“有”,那么整场会面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育儿研讨交流会;如果你答:“没有。”他们多半就会力劝你生一个。难道没有人觉得生孩子与否是一个很私人的问题么?首先,胚胎是性生活的产物,劝人要孩子或问人为何不要孩子,等于间接地关注对方的性生活,多么失礼;其次,你不能假设别人愚蠢到不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制造和抚育下一代,是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生不生、何时生,当事人早有规划,用得着你来指一条明路么?这甚至可能是一个十分危险的问题:如果人家已届育龄而没有孩子,不排除是生理上出了问题。这种事谁会跟外人坦白呢?当然委婉地告诉你:不想要孩子。

很多时候将自己的人生观强加给别人,无非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选择英明正确,可是如果幸福需要一再确认,这幸福还是有点心虚。不过我猜热衷于劝人制造小生命的人,不一定属于这种情况,他们是真尝到了为人父母的甜头,所以完全出自公益,怕别人因为无知而走宝。这种心情很像虔诚的教徒,死活也要拉家人入会,因为他们笃信皈依上帝之后才能升天堂,试想一家人死后如果漏了一个两个在地狱里,该是多么凄凉啊。

自古以来还有一种奇怪的理论,认为生个孩子有利于促进夫妻感情和家庭的稳定。前一点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所以很多夫妇都选在跟对方渐渐无话可说的时候生孩子。但是指望用孩子拴住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跟认为长得丑的男人就不花心一样,是毫无逻辑的一厢情愿。

婚姻幸福与否与其实和孩子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些人硬是认为没孩子的夫妇就不够恩爱。怎么就不能是因为人家太过恩爱,而不想让孩子改变现状呢?我认识一对夫妇,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生活优越,每人年薪百万上下,他们一早对外宣称不要孩子。大家一致认为是男方花心,早晚会有一天甩了老婆,因此才不想有孩子来当绊脚石。这个想法真好笑,在这个收入区间内,离婚最大的绊脚石不是孩子而是赡养费啊。也许该夫妇的生活表面上太完美了,大家情不自禁地要替他们想象出一个阴暗面,才能获得心理平衡。正如我们从小就听说:越有钱的人烦恼越多,其实是不正确的,那不过是穷人的一种自我安慰:有钱人的烦恼的确跟我们略有不同,但并不比我们更多。

YK和番薯私生活大起底

88574183

在人们刚知道性生活是怎么回事的那几天,看见谁都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他们在床上的样子。特别是那些貌不惊人、老实木讷、平庸朴素的人,你甚至觉得他们在社会上的功能就剩下吃饭如厕和工作了,但是你又知道,他们回家也是要过性生的呀!

在人们知道婚姻是怎么回事儿以后,忍不住就开始琢磨别的夫妻是怎么过日子的,尤其是:他们吵架不吵架?越是看见那些恩恩爱爱,甜到冒泡的夫妻,你越是会想,他们也会吵架吗?他们吵起架来是什么样子?

是的,如果那些洗衣粉广告里的甜蜜夫妻都有可能吵架,像我和番薯这种老百姓又怎么可能不吵架呢?这简直是例行节目。不过吵架这种事,你不做给人看,你不跟人说,是没人会知道的。我和番薯都属于守隐私又爱面子的人,以前吵架是绝对不肯给人知道的。即便在家中斗鸡一样唇枪舌剑了两个小时,如果有人敲门,能马上在20秒内换上一副温和悠闲的脸谱去开门,跟人谈笑风生两个小时,送走客人再接着开始。

所以说有孩子的人还真是尴尬啊,即使关上门,还是有一个支不开的旁观者。据说我小时候有一阵子有幻想狂,总是口是心非,喜欢说一些惊人之语。我的父母是强烈的性格互补型,爸爸脾气暴,妈妈是老好人,她一辈子最生气的时候也不过是:“你这人怎么这样儿啊……”所以我父母就算闹别扭,也是没法“吵”起来的。但是有一次我爸的同事来访,他们刚好出去了,我从邻居家走出来跟他们聊天,人家很少见三岁就这么话多的小朋友,所以就一直跟我聊,逗我说:你爸爸妈妈平时打架么?我不假思索地说:打啊,打得可厉害了!

于是我爸爸妈妈就很尴尬,这件事你还没法解释,同事都笑得前仰后合得的。

吵架不是什么光彩事儿,一般人都不乐意让别人知道。即便是那种最爱在网上曝个人隐私的人,曝的也大都是跟老公调情二三事,或者情人节礼物二三事,以及降服老公二三事。真刀真枪打起来的时候,都默默地此处省略两万五千字。其实就连跟闺蜜抱怨老公也是有风险的,当然她可能很同情你,但同时她又会默默地想/跟别人说:XX的老公怎么是那样一个人啊,怎么对她那么不好啊……谁的生活都有阴暗面,把你私生活最丑陋的一面拿出来,也不见得那么令人羡慕。

我现在不怎么介意了,朋友如果问我:你们俩平时吵架吗?我又会用我三岁时候那种语气说:“吵啊吵啊!”对方都弄不懂我为什么那么兴奋。我倒不是因为岁数大就不要脸了,而是结婚时间长了,就有点皮了,好比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出门,开始昂首挺胸的,走了一天走累了,也就开始含胸驼背地趿拉着走路了。而且朋友那么热切期待地看着我,我有责任诚实地告诉她真相,让她松一口气。

过去的老电影里经常有这样的台词:我跟他过了一辈子,从来都没红过脸……我不是不相信有不吵架的夫妻,只是以我的境界,实在难以想象他们的生活。不过有人说:不吵架的夫妻不是真夫妻,吵架说明感情好,我又不能同意了。那种越闹感情越好的,叫做耍花枪好不好。无论何种规模的吵架,过程都是挺丑恶的。而且夫妻间的吵架往往没有原则可言,导火索只是一件小事,不解释倒还罢了,越说就越搓火,有时候你都怀疑,两个瞧对方如此不顺眼的人究竟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吵到最后往往也都不是破涕为笑尽释前嫌,多半是为了把日子过下去或者赶着出去吃那顿定好的大餐而草草收场,各让一步,猥琐地很。

夫妻俩有架吵,并不直接证明你们还有话可说。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至少你们还在同一个智力水平上,相信同一套逻辑思维。我自从看了博客的留言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许多人你是没法跟她沟通的,更多的时候,你只能冏到无语。

我想起麦片跟我讲的一个笑话了,某女跟男同事说不通,生气了:“不跟你说了!简直是鸡同鸭讲。”

一只鸭子一只鸡,鸡叼着鸭子鸭子叼着鸡!

越写越黄之:处女情结

这篇也是给杂志写的,但因为“实在太黄了”被毙掉。我真的不是炒作丫,我文中所有涉及性的字眼,都是为了文章逻辑服务的丫。强烈呼唤杂志分级制度!

“当代大学校园里还有几个处女?”

这个问题咄咄逼人,本身就带着挑衅性和无数的潜台词:现代年轻人已经没有贞操观。卫道人士听了大摇其头,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妇解份子则争辩这是男权对女性的压迫和侮辱,性生活与道德不能直接挂钩。

大家好像十分喜欢这个话题,隔不久就拿出来说说,也许只为了提醒大家注意生理健康、狠抓计划生育。我好奇的是,他们如何做调查?普通问卷恐怕不可信,难道真的一个个推到妇科医生面前去检查吗?也太浪费资源了。

然而我现在更好奇的是:你怎么定义处女呢?

以前这是个简单的世界:一个女人,从未与男人发生过性关系,是为处女。通常的检验标准是一层原装的(非再造的)、未曾破裂的处女膜。当然,我们都学过生理卫生,少数情况下,性生活以外的剧烈运动,也有可能导致处女膜提前破裂,比如说:骑自行车。所以每次在文艺作品中看到女人在新婚之夜为伪装处女,费尽周章弄来鸡血,鸭血……我都想问:为什么不说自己爱骑自行车?

处女膜已经难辨真伪了,好,我们再来问:什么叫发生性关系?非得两个性器官短兵相接、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活塞运动吗?动手行不行?口交算不算?

我并不是来抬杠的,也不是色情狂——原因是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纯洁少女”,为保留处女之身,与男友睡一张床上而坚守最后一道防线(不让处女膜破裂),每天用手和嘴满足对方。因为“我是保守传统的女孩子,跟他还未能确定有未来,所以不想轻易失身,让他瞧不起”。

我实在觉得这女孩子不算保守了,调查表明很多妇女结婚多年都未见得肯替对方口交。保留处女之身是好的,但何必故意搞得这样辛苦呢?简直有点像行为艺术:三十天不与人说话,两个月只吃麦当劳。中国住房状况倒是紧张,我听过一家五口睡大通铺的,但没见过被迫跟男友睡一张床的。宁肯每天口交而坚决不做,如果是为了怕性病、怕怀孕、甚至吊男友的胃口,我都还能想得通。但是“怕他瞧不起”?别误会,我认为口交是健康正常的性行为之一,但是你天天为男人做这个,他恐怕也不会再把你当小白兔或圣女贞德吧?

我真的很想知道,保留处女之身究竟是为了什么。是道德、传统、还是男权?这件事其实也不过就是个人选择吧,女的有权选择是否守身如玉,男的有权选择处女做老婆——如果他们坚持。我看见过报上有这样的征婚启事:女,27岁,硕士,处女。和“男,30岁,大本,有房”一样的口气,不动声色地透着优越感。但处女之身并不是三房两厅大HOUSE,就算再难得,这样吊起来卖,也让人觉得不矜贵。

身为女性,我不太清楚男人到底对处女怎么看。咱们且庸俗而样板化地设想一下:如果是随便玩玩,处女也许不是好对象,责任与压力太大了;如果真想娶回家来,现代男人未必都要求老婆是处女之身,万一撞到一个,恐怕也有意外之喜,一想到她从未给别的男人碰过,就这么洁白喷香地到了自己怀里,当然也有大男子主义的得意和感动。不过,我猜他们不会在在心里说:这姑娘真是纯洁啊,跟别人只动嘴,单单把处女地留给了我……

保留处女之身和保护处女膜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后者等于作弊,其实是“如何享受性行为而不被别人知道”,非常猥琐而无趣。如果真的那么痴迷“处女”二字,又不肯禁欲,还不如干脆放开手脚去搞,然后花几千块钱再造一个处女膜,虽然都是脱了裤子放屁,起码不至于压抑身心。再或者,虽千万人,仍一口咬定自己是处女,只不过酷爱骑单车。

想出这个“两全之策”的,真不愧是天才少女。如果大家早都想通这一节,这个世界就“纯洁”许多。克林顿何必下台,小昭也不用离开张无忌。唉,真是误尽苍生啊。

至于吗?

这篇是报纸约稿,尺度明显变小哇,中国报纸也应该实行分级制。。。

李安的《色·戒》还未上演,宣传重点就一直围绕着传说中的三场床戏:到底是十分钟还是三十分钟?是拗造型还是打真军?是裸替还是演员本尊……其实更令人好奇的是,这样有名的大导演,为啥还需要大胆的床戏做噱头?话题是有了,影片被划为三级,痛失青少年观众群,票房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大众的心理十分微妙,一个电影,床戏再露骨,能黄到哪里去,果然喜欢这一口儿,还不如直接去看A片。大家成年人,什么没见过?然而还是心痒难骚。我赶十点的晚场去看,距离开演10分钟,倒已经黑鸦鸦地坐满了。

床戏的尺度果然震撼,但是一点都不黄,甚至也不够性感,是两个各怀鬼胎的成年人,像受伤的野兽一样,咻咻地纠缠,再绝望地取暖,看了令人心里压抑。江湖上盛赞的李安自创“回纹针”做爱姿势,并不美丽,也不算创新——中国是盛产春宫画的国家,还有什么姿势是没有被人想出来的?随着剧情慢慢深入,男女主角在迷局里越陷越深,几场床戏实属必须。花样繁多的性爱姿势,并不是为了表现激情。那些动作看似生猛,其实未必受用。肯这样不辞劳苦地耍杂技,无非是心理和生理双重的不满足。他们之间虎与伥的性关系,在张爱玲的原著里一笔带过,大概是她太清高,不屑写这个。映画里赤裸裸地演出来,倒暗合了张爱玲的残酷。

也许李安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温情脉脉:他让老易在处决王佳芝后坐在空床上掉眼泪,也不能说明他爱上了她,可能是后怕,也可能是屈辱和自怜:作为一个喜怒不敢形于色的特务头子,他在这女人面前已经暴露得太多,就这么一个“红颜知己”,结果还是来要她命的。大家都替她惋惜,也没人来替他想一想。

也许李安并没有想这么多,冷酷的床戏是歪打正着:《断背山》拍得太投入,有谣传说他本人就是未出柜的同性恋。为赌一口气,想拍出点香艳的一雪前耻。如果真是这样,就更加证明他不懂男女之间那点事儿。

真相是怎样都好,重要的是观众要自己去发现:看电影的乐趣不就在此吗?中国电影坚持不分级,连我们同小朋友一起保护起来,凡有争议的都一刀剪掉,实在是对成年人智慧的侮辱。不仅国内观众郁闷,连我们身在国外都受连累:因为自己能看全本,觉得分外的珍惜。所以电影前半段老是分心,生怕漏看了梁朝伟的蛋蛋。直到它众望所归地在银幕上闪过,大家才放下一颗心,继续观影——我们简直就是带着国内人民的嘱托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