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师傅

今天打车的时候,惊见服务监督卡上写着“刘德华”。虽然这也不愧为一个大俗名字,重名不算新鲜,也还是觉得很有趣。

出租司机也不错,天天载客都有乐子,每个乘客大概都会因这个跟他聊两句,欢声笑语。

我突发奇想问师傅:“如果您违章了,警察给面儿么?”

没想到师傅说:“给!真的给面儿。我平均被抓到四次,也罚不了一次。”当然超速撞车也不可能放过他,小小的违章,看完驾照笑过一场也就不追究。看来他这名字带来的全是正面影响,最坏不过是有名乘客喝多了,下车纠缠着硬要他给唱首歌。

刘德华是家喻户晓的优质偶像劳模歌星,倒不见得人人都是他粉丝,只不过人缘好,司机师傅自己也知道:“关键刘德华是个正面人物啊。”

真险,万一叫了陈冠希,可就该人人喊打了。明星的影响力是可怕的,人民更可怕(虽然我一直都不讨厌陈冠希,陈少无罪)。

不是八卦是寂寞

e59bbee78987-2我身边的朋友,除了我,谁都不觉得刘德华带朱丽倩出来是大件事。不错,全世界其实早已经知道了,其实连杨丽娟都知道。而且刘德华虽贵为终身偶像派也已经满脸褶子了,到了这个时候再怕粉丝为自己自杀好像也有点可笑了。拖了这么多年,不单人民,连狗仔队也疲了,这绝对不是一个峰回路转的大新闻,媒体给那么多篇幅也不外是因为刘德华的天王地位。但我也没以为这事情顺理成章迟早会发生。人生有太多不确定性,真爱无敌情比金坚明媒正娶的老百姓,也不见得都有机会庆祝金婚,何况此种扑朔迷离的地下情。我其实是吃惊的,这,居然,还真的,就发生了。这么老套的结局,反而有点戏剧化。

刘德华说了那么多年的谎,也没有多少人在这时候跳出来指责他,那些祝福多半不是原谅他长情,他这几十年来扮演的角色叫“好人”,现在除非他当众杀个人,否则大概不会有什么坏新闻能毁坏他的形象了。大家真的赞赏朱丽倩守得云开见月明吗?她就是真在乎,经过这20年恐怕也没力气再在乎了。

朱丽倩、林凤娇……我不太理解这些地下情背后的女人。私生活低调是一回事,刻意做隐身人又是一回事,而且其实人人看得见,她还得假装大家都看不见……简直是一种行为艺术。她们又都不缺钱,老公虽然是万人敬仰的偶像,褪去光环也不见得多迷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但是轮不到我们为任何人不值。除非当事人,谁也不知道曾经发生了什么事,刨地三尺,拍得床头床尾照也不能。所谓合理不合理,都是从局外人的价值观出发去猜测。每个人对自己做出的选择都有一套理由,可惜这些不重要。大众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过小型上帝的瘾。经常听人说“外人无权指指点点”……错误。你有权当全世界在放屁,但是别人高兴指点,就指点。哥说的不是八卦,是寂寞。

不要跟陌生人吃饭

小时候为表清高,对流行的东西当然都是不屑的。香港乐坛那“四大天王”简直看都不要看一眼。后来渐渐心平气和,天王们也纷纷到了不惑之年,我在不同时期对他们其中三个都产生一定好感。唯独对郭天王富城,一直喜欢不起来:我不觉得他长的帅,个子又矮,顶个蘑菇头,唱歌永远气喘吁吁,除了跳得一脚好舞之外一无是处。唯一好奇的就是他买那么多法拉利,摆在哪里?香港寸土寸金,他哪来那么大车库呢?

不过我最近莫名其妙地看了好几部郭富城的电影,忽然觉得他顺眼了许多。不是因为他近年越KEEP越FIT的魔鬼筋肉人身材,恐怕是因为他剃到短撅撅甚至精光的头——他那头壳天圆地方的,实在很适合这个发型。越发衬得他浓眉大眼,一脸正气,像陈佩斯说的那种“绝不会叛变革命”的面相。他有没有演过反派?应该没有吧。(有一次我跟番薯仔争论,《投名状》里刘德华和李连杰到底该谁演反派?谁看上去都不像。)郭富城现在也稍微会演一点戏了,虽然我觉得还远不至于到蝉联两届金马奖的程度。在《C+侦探》里 ,居然开始有少少幽默感,帅哥学会拿自己开玩笑,真令人欣慰。

《C+侦探》的LOMO风格和悬疑气氛挺好看,除了结尾的鬼声鬼气——看完才想起影片的导演是专拍鬼片的彭氏兄弟,我对神鬼之类的东西一向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整个电影最令我接受不到的,不是结尾飘出来那个冤魂,而是郭富城去小吃店叫了一碗面,吃的吧唧有声……吃饭吧唧嘴,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难容忍的个人习惯,即便在电影中,即便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都让我觉得如坐针毡。

早先曾有朋友给我介绍一个男朋友,乍看也算是仪表堂堂谈吐不俗的有为青年,各方面条件良好,且干净整洁白衬衫一尘不染,岂料第一次约出来吃饭,大好青年就“吧吧吧”,难道饭菜真的香到这个地步?

我好辛苦忍完一顿饭,事后马上致电朋友。我记得说了许多冠冕堂皇无伤大雅的理由做托词,我也知道他不会信,但说实话他恐怕就更不会信:在男人看来,女人不中意男人的大多数理由都匪夷所思。吃饭吧唧嘴算什么大事?实在忍不了,出声叫对方改不就得了。值不值得为这一件小事翻面呢?对不起,我做不到。对方吧唧嘴,我不但听了难受,而且会尴尬到面红。让我当面跟人指出,就更难为情,万万做不到——我也不相信我当面指出之后,他还有勇气再面对我。

每次遇到吃饭吧唧嘴的人,我都问一下自己:假如给我碰到一个英俊到令我失神、风趣得让我如沐春风的男人,他吃饭也吧唧嘴,我会怎样呢?不幸答案都是NONONO。这件事既不属道德范畴,也非性格缺陷,与卖相和灵魂都不相干,但却是我的命门。也许认识他长久些,大家相熟到可以互相提意见而无芥蒂的时候,才发现这个缺点,也许可以设法沟通解决。但是以我的为人,又怎么可能认识一个人长久却又没跟他吃过饭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要爱惜羽毛,不要随随便便和人吃饭。

在豆瓣推荐此文

你是毛毛虫


众志成城一条心追星的杨丽娟一家终于见到了刘德华。不过仅止于近距离观赏偶像及合影,未能满足全部心愿(她的心愿究竟是什么?一直含混着不肯说清楚,不过我猜丽娟的心愿若是满足了,丽茜恐怕不答应)。杨父为协助女儿追星,多年来含辛茹苦、债台高筑,卖屋卖肾才来到香港,不堪这样的反高潮,羞愤跳海自杀,留下遗书痛骂刘德华“禽兽不如 “,“遭世人永远唾骂 “。这一家人本来就不正常,并且在气头上,一口浊气上升,放出多狠的话来都不奇怪。但是这位68岁的退休人民教师,盛怒之下仍写得一手漂亮钢笔字,信中有几句话很奇怪:

1. 你连张学友、谢霆峰都不如,他们还有慈善和爱心呢,你姓刘的还知道世上有“羞愧”二字吗?
张学友和谢霆峰:关我们什么事。。。
2. 杨丽娟你都不见,你还配唱“大中国”吗?
郭德纲说:炸酱面你都不吃,忘本了。。。
3. 你是毛毛虫!

你是毛毛虫?这话里有太多赌气的意味,象小朋友互相投掷石块,气急败坏地喊:你是小狗,你是乌龟,你坏你坏你坏。。。刘德华在他心目中,大概就象一个不孝的坏女婿。内地媒体已经就此事开始铺天盖地报导,门户网站上做着大大的专题,从当事人现状到刘德华的回应,面面俱到,还请来各路专家会诊,最后得出一致结论: 杨家父女可能患妄想症。杨氏倾家荡产全职追星已经十余年,大抵不需要心理学家分析,大家也知道他们有病。我记得在《娱乐现场》连看过好几期的追踪报导,记者们当一件有趣新闻来挖,到杨丽娟简陋的闺房里采访,诱她说出对偶像的一片深情。杨女已经十多年没上学工作,长相普通,打扮过时,象缩水版的芙蓉姐姐,她捻着衣角歪着头,娇羞幸福地谈起刘德华,像思念两地分居的男友,神情诡异,令人不寒而栗。节目最后郑重其事地答应她(还是观众?),一定把话带给刘德华,帮她完成心愿。

那边厢又忙不迭跑去向刘德华汇报,本以为会引出一段楼台会,没想到刘德华说他生平最憎不孝之人 ,不肯相见。杨女闻讯痛哭,但没有死心,记者比她还兴头,要动用各方关系帮她联系。

节目我最后没看完,一年之后,杨家终于出事了。网站反倒还做民意调查:"女粉丝的父亲跳海自杀,谁的责任最大?"。

新闻不是不能炒,炒新闻其实也不需要良心。但一定要这样拙劣俗套地煽情么?坏品位的媒体,比不诚实的媒体更难顶。国人最爱抨击自家的电影电视烂,其实咱们并不乏好作品。咱们的媒体才真正丢脸:电视、杂志、报纸。。。没有一样拿的出手,网站更加不要提,TOM的新闻标题堪比《湖北法制报》。而且中国的媒体人,眼高手低,喜欢拿言论不自由做借口,好吧,3月12日定规要播出领导下乡种树,春节晚会上必须要念各国领馆贺电,那么《艺术人生》的场场哭戏也是领导指示吗?如果连区区一台娱乐节目都未能做的好看,还谈什么理想抱负。

联想起上次王朔借着说北青记者骂媒体,虽然他气喘吁吁老态毕露,虽然他唠唠叨叨车轱辘话来回说,还是听得十分解恨。有些媒体真是太贱了,一边不得不受气地捧着明星,一边又觉得自己操有生杀大权,老拿着一副精英派头,手机里存着几个名人电话,就不把自己当人民了。王朔复出以后,访问不少,但除了他自己的语录,我还未听到任何新鲜事。每条新闻题目不是王朔骂xxx就是xxx抨击王朔,媒体就象豪门的丫鬟,兴奋地奔波着给各怀鬼胎的主子传话,既拍了马屁,又落了好处。身为媒体,而说别人炒作,真是再讽刺不过了,难怪被王朔啐了一脸灰。

送外卖是一份工,做媒体,也不过是一份工。尽力打好这份工,下班又是一条龙。无须象演戏那样投入。想拿疯狂粉丝做新闻,尽可以拉杨丽娟去《心理访谈》,找出反对派与她对骂,引起刘德华歌迷会不满,事态愈演愈烈,引起社会各界反响,刘德华也许还要被迫拿出钱来,成立“变态粉丝天使基金“,这样的新闻岂非更热闹,长做长有?何必一定要鼓励杨丽娟见偶像呢,大概就为了表示他们有手段,“不就是见个刘德华吗。“

清理门户

电脑硬盘不幸挂掉。重要数据虽然事先有备份,但是iTunes里80个G的音乐却丢了。那种惶恐,怎么说呢。。。简直象丢了一个装满心水化妆品的包。网络发达如今日,你也别以为什么东西都下载得到。这些音乐、中外歌曲(还有马三立父子与刘宝瑞的相声呢),日积月累,花了多少心思才凑到一起。有些根本不是down回来的,辛辛苦苦自小铺子淘了碟出来,一张一张转成mp3,因是盗版制作,网上碟库搜不到,要一首一首把歌名录入,打字员那样,埋头做了好些天,再也没有那样的耐心了。

网络下载时代,相比盗版CD时代,一切来得容易,也占不了多少内存,一个歌手、乐团,但凡有点好处,整套整套那样随手down下来,然后再也不删去。。。有时候打开iTunes看一下,惊讶自己这些年来,兴趣品位演化得多么繁杂——我竟然收藏有刘兄德华的全集,而且你知道,他们那时候,一年3张加两部精选remix那样的出专辑,自当下来,根本就没听过。

小时候爱英式摇滚、台湾民谣、香港乐队。。。近几年专听没心没肺不伤脾胃的东西了,喜欢那种K房大热,听两遍就可以上口的。不过是越来越不爱听国语,在K房,那本 “国语流行”永远被扔在一边。流行音乐,多半都是谈情吧,然而用国语表白,不知怎么总有点肉麻。我的音乐库里,多是英美音乐与香港歌曲,台湾和大陆加起来,也屈指可数,应该只有许巍、陈升、罗大佑、李宗盛、杨乃文、莫文蔚、崔健、张楚、张洪量(林强和新宝岛康乐队是台语,不能算)?其他的就是些零碎儿了,有时为了与时俱进,也学人家年轻人,学两首〈看我72变〉,<爱情36技>什么的,在K房起哄的时候唱。我们都是五音不太全的人,尤其是番薯,永远那只得那几板斧:唱罢窦唯的〈噢乖〉,上谐趣版〈半斤八两〉及〈尖沙嘴susie〉,然后就净等着人家点唱,高潮处兴高采烈地跟人一起来一句:U are my superstar——

对广东歌我的门槛低多了,你知道吗,我还听twins与陈冠希哩,连公鹅小姐张柏芝也有。究竟一首歌,如果陈辉阳作曲,林夕或wyman作词,能难听到哪里去呢。有一阵忽然怀起旧来,从70年代的劲歌金曲开始听——实在不能再老了,再老就变成国语时代曲了。

很多人嫌我庸俗吧,他们喜欢说的一句话是:香港根本没有音乐,跟英国比或许。但祖国那么人杰地灵,我也没能数出几个像样的,而且他们喜欢吃老本,创作力低,还引以为荣。仿佛写的快的,一定不是好作品。何必一定要杯葛人家呢,诚然香港永远不会有窦唯崔健或许巍,大陆也不会有达明一派、人山人海、陈辉阳、金培达、恭硕良。。。而最顶不顺的是,颇有些喜欢喊香港没有音乐的人,偶像是零点乐队与孙楠,你说有趣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