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强国

2008年第廿九届奥运会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咱们中国人自我检讨的觉悟实在是太高了。

观众们十足贯彻参与精神,由开幕式一直挑剔到闭幕式,善始善终绝不欺场。连中间十几天的比赛也没松懈,时刻帮奥委会及国际社会监督着中国队:年龄够不够?有没有放水?你从几岁开始训练?别人夺金欣喜若狂绕场一周是个性,我国运动员打个V字手势便是嚣张;别人赢了是众望所归,我们赢了是黑哨;别人退出比赛是身体不适顾全大局,我们退出比赛是中途怯场没有体育精神。金牌拿少了是我国体育水平差,金牌拿多了——你全靠着主场优势有意思么?

我其实想不出主场有什么优势,观众席上尖叫声多一些对参赛双方都是干扰。亲朋好友即便到现场去打气,你也抽不出空来看他们一眼。这样紧张的比赛,根本无暇想雷锋想黄继光想欧阳海,台下一个鼓励的目光也不能赐予你力量。再说生活上——进了奥运村都到一个食堂吃饭。看电视上的介绍,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为了给各国运动员创造舒适环境,提供各种西式饮食。反而中餐都小心地经过改良,有的中国运动员坦白地说吃不惯——需要体贴到这个地步么?李宁去洛杉矶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我担保组委会不给他炒鱼香肉丝。

我们中国人历来是这样的:宁肯待亏了自家的孩子,也不能让外人挑眼,才像个待客的礼数。这是一种传统价值观,也可以说是没有自信的表现——咱们让人挑眼都挑怕了。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自己。全世界不怀好意的外国媒体加起来,也没有自己人抨击得狠。难道咁多位都是崇洋媚外的卖国贼?我觉得中国人民还不至于折堕成这样吧。我们自小受的教育,就是不停陪笑贬低自己。宝贝儿子叫“犬子”,心爱的老婆叫“贱内”,您夸我一句是“抬爱”,我胜过您就是“承让”。小贪有个老同学,去年春节群发短消息给大家报喜:“托大家的福,我老婆生了个儿子……” 大家应该怎么回信?“应该的”,还是“不敢当?”

比起我们,洋人的自信又未免太超群了。小孩子无论做什么,大人都惊为天人地说蜜糖你太能干了我为你自豪。凡事做了就是胜利,根本不存在一件事叫丢脸。我一方面羡慕这种豁达,一方面也经常顶不顺这样的假高潮——而且还是发自内心的假高潮。今年7月4号,我碰巧在美国。当晚在洛杉矶的环球影城,一个小乐队在SKYWALK上演出,我正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现场喷画,忽听他们在背后兴奋地大喊:“我们生活在美国啊,还有比这更酷的事么?” 我回过头狐疑地看着他们想:你们不是说真的吧。加拿大的跳水运动员,预赛出局后接受访问:“你们今天表现怎么样?” “我们今天简直太棒了,无与伦比。”我同意尽力就光荣的说法,但是这种反应,在我一个具有传统旧价值观的中国人看来,也就有点没皮没脸的意思。

中西人的两种态度稍微中和一下就好了。现在中国的教练也开始学西方那一套了,运动员不论表现怎样,下得场来都给一个大大的拥抱:“挺好的!”——这样是挺好的。然而我觉得还很不够。光学会不苛责别人还不够,还要学会不苛责自己,必要的时候懂得沾沾自喜。番薯同学一针见血地斥责我:“那你还老嫌这个自恋嫌那个自恋的!”

您批评的简直太对了。为了中华之崛起,我明天就开始学习自恋。

伊德心理诊所系列

image上星期去IKEA,发现旁边有一家“伊德口腔诊所”,狂笑了半天,直疑心它写错了。最近天时不利,大家的情绪都濒临崩溃。有个朋友还忧心忡忡地问我:“要不要找个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这件事,我是不大BUY IN的。倒也不是不尊重专业人士。只是做长了咱们这一行,都有极强的心理暗示。即便冲口而出的,多半也不是心里话。无论你多么远兜远转问一个问题,我都不由自主地猜测你背后的目的,然后给出最接近你想要的答案。因此什么什么消费者调研座谈会,我们这起人明文规定是不许参加的,免得混淆视听。

再者,这样辛苦赚来的血汗钱,给了心理医生,多半会让我心疼得真正疯掉。还不如因陋就简,自力更生。不仅自救,而且救人。伊德心理诊所即日起便开始试营业,每留言一次,即可获得一枚印花,集齐10个印花,可以免费找YK大夫看病一次。伊德心理诊所——爆棚自信针

有这么一个人,入行早,在同一间公司干了十年,由秘书升上来,虽然一直也没有什么建树,但俨然是一名元老。呵斥新人的时候,底气比老板更足。有时候碰巧听到她在办公室里与人闲聊,题材动辄涉及总公司的全球规划、十年战略发展,我疲倦得简直即刻想退休。

又一日开会,讨论内部工作流程,要求每个同事提出一个现有的弊端,大家讨论如何改进。同事甲提出总部对一线的支持不够及时,话音未落,伊已经厉声打断:“为什么你有这样的问题?那是因为你做的不对——看我是如何做的……”要不就是:“让我来告诉你吧——”每个人都只说了半句就被抢白,僵在那里如同便秘,十分难受。渐渐大家都沉默下去,只剩她一人演讲,语气和眼神都似出鞘的刀锋。我简直感觉象无辜卷进了战场,止不住地心虚,哪还敢与她对视,只好闷头吃水果。

我想不通的是,她这咄咄逼人的自信从哪里来呢?在座的各位,学历、经历、智商……没有一个不如她。她甚至长的不似一个aggressive的人:年级不轻了,颇有住家风范,发式与衣着都有点老土,但一切并不妨碍她自信爆棚。

这一定是一个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也断然没有伤过心,顺利得让人嫉恨。我有许多朋友,人品大都优秀,偏偏不太自信,被人夸奖都疑心是讥讽。做什么都生怕不及格,压力大到患得患失。得到点好处经常愕然:“为什么是我?”原来被人狠狠伤一次,已经足够失去所有自信,无论外表多亮晶晶,骨子里永远自卑,一颗老心修补过,再也不能真正复原。极快乐的事往往招架不了,皆因害怕失去了以后更加难堪。还未得到,先想着失去时如何下台。一朝被蛇咬,心虚一辈子,喝多少心灵鸡汤都不管用。

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当局要封杀芙蓉姐姐,你不觉得她很励志吗?应该多请她现身说法,或者干脆自她身上抽取自信基因,每个人打一针,一定比看十次心理医生都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