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看爱情片

movie-genres-icons-vector-prev12468794349r68zb

在电影类别里,我第一不看的是恐怖片。这里必须强调一下,恐怖片(Terror)和我最喜欢的惊悚片(thriller)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区别在哪儿呢?简单粗暴地解释一下,后者是拿情节的紧张和出乎意料来吓人的(往往多发于action/crime和science fiction这两类中),前者多是拿血、鬼以及粘乎乎的东西来吓唬人的。我胆子小身子骨弱呀,就瞧不得那脏东西。

排在第二不爱看的就是爱情片,包括以爱情为主线的文艺片。稍带着连主攻爱情片的导演和演员都不大认得。一般亲朋好友都认为我是因为太崇尚理智、以及过于玩世不恭,所以瞧不起爱情片,嫌它们肉麻——也不能说完全不对,我承认我对肉麻无抵抗力,经常在它面前瑟瑟发抖。但我瞧不起爱情片倒并不是因为这个。因为它们不、讲、理。

这种不讲理广泛存在于两个层面。首先是电影的情节和人物不讲理:因为谈了个恋爱整个人就被外星人附体了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还觉得理所当然,而往往这样丧心病狂让你恨不能捏死的混蛋又让人宠得死去活来。她们的宇宙通行无敌口号是“爱一个人是没有原因的”以及“恋爱中的人智商等于零”。很抱歉这两句话都不是事实。如果我是科学家,我很愿意写一黑板分子算式来证明这一点,省却多少口水。但我只是个懂常识有理智的死文科生,我只能提醒你:如果恋爱中的人智商等于零,首先就没法上班儿了(虽然很多白痴工作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商)。但我们只听说过休产假的,可没听说过歇罗曼蒂克假的,哪怕只有48天。另外这些零智商的花痴走在大街上,对地球人的生命财产该是多大的威胁啊。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很多导演和编剧认为,爱情片不需要讲理。这种低标准爱谁谁的姿态不光是不讲理,简直都有点无耻了。很多观众也是,他们也许乐于给科幻片警匪片挑bug,或者至少在别人找出了漏洞之后津津乐道地跟着调笑,但一说到爱情片,就又拿那两句万用口号给堵回去了。实在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爱还能成为一种天下无敌的利器,和一切问题的万用答案,所以人家根本就不需要讲理。先不要说那些文艺片,青春片,爱情伦理片了,就连《哈利波特》这样的魔幻片,一直到第七集,我都和伏地魔一样没想通究竟是出于什么道理阿瓦达索命会打不过高尚的爱。我相信正义可以战胜邪恶的,但不是用爱这条万能钥匙,连金庸都知道写邪魔歪道武功虽高容易走火入魔,名门正派练得慢点儿但易筋经才是最高境界——是不是真的都好,起码自己也能说圆了。

其实爱情片比科幻片难拍多了,因为人性远比科学复杂和难以预料。爱情只不过将人性放大数倍,并不是一针下去能让人变丧尸的生化武器。那些复杂的若即若离纠结斟酌用3D是解决不了的,不好好用镜头说故事,你以为煽点情就可以让我心潮澎湃化为一摊泥……好难。也不知是想侮辱我们观众的智商,还是自己的智商就不大够使。

对我来说,爱情片侮辱的还不止是我的智商呢,有时连自尊都搭上。爱情片里制造戏剧冲突的必备桥段是各种牵强附会的人造误会,导演以为自己有一只造物主的大手,把智商为零的小人儿们推来搡去,情投意合的,被莫名其妙地拆散;而另备一只打酱油君自作多情地贴上去,并且喜滋滋一点也察觉不到即将迎面泼来的冷水。这种表错情最难堪,明明襄王一点意思也没有,神女究竟是怎么误会到这种地步的!别说导演还就这招管用,往往看得我替剧中人难为情起来。洁身自爱了一辈子,奈何管得住自己,管不住别人。对于一个秩序狂和控制狂来说,简直能要了亲命啊。

二零零玖关键词

新年要有新气象。杂志上都有本季流行新指标,YK的大字报也有新的流行语。“真爱”,“上流”,“装逼”,“人性”等叱咤一时的词汇,已经属于2008的过去式,2009作为富有创意的一年,一开台就涌现出使用率极高的新概念新词汇。

富贵:
在商场里看到许多金光闪闪花团锦簇的衣物,有只跟金缕玉衣一个风格的高跟鞋旁边插个牌子叫“花开富贵”,鞋面上的装饰比一朵头花还要大。简直是……太富贵辣。我姐给我讲了个笑话,有人跟她说打算来件皮草,嗯,差不多花一万块钱。我姐说:“敢问您那是啥动物的毛儿啊?”

于是我们在商场里争相给对方挑“皮草”。我在巴黎市中心的动物园买了条短裤,哦不,是拿了条短裤,深灰色的反光面料。勾姐说:“您这也跟皮草似的耶。”我说:“是啊,我太富贵辣。”

档次:
我很坏,现在勾姐每次试衣服问我怎么样?我都学着售货员的语气说:“这个颜色很洋气。”或者说:“显得挺上档次的!”有时候我也说:“这也太不上档次了。”

勾姐差点因此抑郁了。

专卖店:
就像“下流”相对于“上流”,“专门店”对应的是“超市货”。我仔细一盘哈,原来我特别上档次,我买袜子、手袋、钱包、吊带背心、围巾甚至抹布,都分别在动批和平安大街有专卖店,我真不愧为一个有追求的人,原来我并非浪得虚名。

知性:
小贪老师在2009年荣幸地得到少林寺智障大师的职称,而我正式加冕为少林寺知性大师。此知性不是徐静蕾式儿的,也不是刘若英式儿的,而是“知道很多性生活的事儿”,是一个学术职称来的,主要为表彰我在反低俗的大环境下,仍一直坚持以冷静客观科学的态度在博客上普及限制级话题,既不猥琐也不滥情,不是大夫胜似大夫。

由于以上原因,请大家在“YK的大字报”上慎用“知性”一词。

行为艺术:
泛指所有改良、体验、戏仿装逼以及向装逼致敬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