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表演

e5b18fe5b995e5bfabe785a7-2011-11-20-e4b88be58d88104146

我对看电影说话这件事的批评和诅咒已经快到了气迷心的地步了,足以让人觉得我不依不饶事逼呵呵有暴力倾向和灵魂邪恶。这能赖我么?我几乎是个职业看电影的,而这些喋喋不休的讨厌鬼已经把这唯一娱乐变成了我的痛苦。每次刚有人在我旁边落座,我就在心里祈祷千万别又是个没教养的话痨,千万要忍住别跟她掀桌……可我这是在欺骗谁啊,他们一定是的。即便他们平时不是话痨,看电影的时候也一定会说话。为什么呢?原因也很简单,看电影80%都是成双配对拉帮带伙来的;而这80%里又恨不能有80%都是关系五花八门的男女。哦,我和你,男和女……这问题就复杂了,这就不仅仅是个看电影的问题了。

如果是庆祝十周年的中年老夫老妻,相信我,情况还不是很遭。他们平时过日子都几乎相对无言了,看电影只不过是消遣,通常只有看见葛优孙红雷范冰冰赵薇这老几位才兴奋起来,然后无非是笑得夸张一点、冗长一点、笑得不那么是地方。对剧情的指摘点评也都是短促型的。你咳嗽、叹息、吸气或者做出一些表示不满的肢体动作,他们也许就会收敛点儿。说到底,他们无论是看电影还是说话,都不过是为了解闷儿,闭上嘴不会死的。

热恋的情侣更难顶一些,俩人到了这种干柴烈火的份儿上,已经不关心大屏幕上演什么了。电影院于他们就是一个带音效的钟点儿房,虽然不如钟点房尽性,但胜在气氛好。我真心替他们希望气氛更好、再好一些,达到催情的效果,因为一旦真的缠绵起来,嘴不就就堵上了吗?净剩几声呻吟我还是可以忍受的。不过遗憾的是,我不太爱好文艺片、爱情片,所以旁听到更多的不是呻吟喘息而是呢喃细语。所谓呢喃,动静一般都不太大,那我就当这电影是同期录音的行吧!

最可怕的,同学们,最可怕的隔邻是那种刚入港的情侣,或者身份不明关系暧昧的男女。你一定在麦当劳和星巴克瞧见过他们,说亲不亲说远不远,明明俩人之间一定有档子事儿还必须得端着,买杯饮料一聊就是5个钟,还净是价值观人生感悟这种大词儿,声音和表情都够使,身段简直像在机场播放的各种大师演讲录像,力图向对方印证自己博学强记出类拔萃,或者品味卓绝敏感多情。在电影院里碰见这种人是灾难,不幸的是他们还特别喜欢来看所谓稍微有点深度的电影,他们心中的舞台比银幕更大大,挥斥方遒地跟对方讲剧情讲镜头讲调度讲人生,仿佛不用哥罗方光吐沫星子就能把对方喷晕了。这种落力地表演不光打扰人看戏,还令我替他/她捏着一把汗,万一对方不是五迷三道的大傻逼呢?戏过了啊亲。

给你举个栗子吧,比如看《转山》,坐我旁边团支书模样的朴素眼镜女纸,画外音把西藏路书背了个遍,还伸手出来在空气中描绘地图,又从西藏宗教、文化讲至前生来世。散场时还没结束,一边穿大衣撩头发一边还在布道,旁边的男生默默隐忍着,手里拿着包伺机递还给她。我真想劝诫她:支书,女人不是这样impress男人的。您适当也闭上嘴让他发挥一会儿好么。看那男生表情,我真担心不会再有下次约会。

又有看《黄沙武士》,我承认这电影是白痴一点,你从头咯咯笑到尾,或者张东健的死忠粉丝一直发花痴地惊叫我都可以理解。但是我芳邻这位的七情六欲特别强烈,各种跌宕起伏,比演员还入戏。杀人的时候她惊呼、调情的时候她贱笑、剧中用来卖萌的小婴儿每一笑,她准酥成一团腻声道:“呀……好可爱~~~”最后有一个情节,张东健先负责把歹角打翻在地,然后请女主角出来手刃仇人。坏人循例还要垂死挣扎一番,踢了女主几脚。但芳邻马上嗲声道:“张东健好忍心啊!”她男友不解风情地解释:“他这是故意的,要让她亲手报仇。”芳邻更来劲了,扭着身子说:“可是你看,他好忍心啊!!!”我烦躁地想杀人,不明白一女的长这么茁壮粗糙,还适宜撒娇么?

经常在电影院喝斥人,回家之后又觉得凄凉。有时候她们说话,真不是情不自禁地聊天,是出尽百宝要给约会的另一方留一个强烈印象,静静地在黑暗里坐90分钟简直是浪费,显得自己多么没有品味和见地,熬不住地要跳出来。可是难道沉默淡定都不再是一种吸引人的品质了么?俗话说得好,孔雀开屏是美丽的,可转过去就是屁眼了。

禁色

e5b18fe5b995e5bfabe785a7-2011-11-01-e4b88be58d88010755

自从我决定只穿黑白两色的衣服以来,几乎每个朋友都会问我两个问题:

1. 你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
2. 你打算坚持多久?

只穿黑白两色的衣服,基本上不是很难,至少对我来说,本来也不穿花衣裳,真正需要割舍的也不过是一些灰色和蓝色。且这种黑白管制并不包括袜子围巾和鞋之类的配件。还有一些小规则比如黑白条纹的不行、小面积黑白拼接的允许……但问题并不在难与不难,而是已经身在这个插翅难飞的世界,琐碎如穿衣服这种小事,干嘛还要给自己设置障碍呢?

我可以说是为了简化生活——但我们还是不要欺骗自己了。黑白人生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先不说买衣服有多难了,想让它们生产一件没有图案的T恤都恐怕要浪费才能似的。纯色黑白,搭配起来还要有趣,就更不容易了。谁要穿成沉闷的修道士或通体乌黑的巫婆!

事实是,我与彩色一直没能和平共处。无论这颜色看上去多么适合我的气质发肤,买回来穿不久还是会觉得后悔,挂在衣橱里那么格格不入。穿到最后还不嫌弃的,也只剩黑白。

另一方面,在人们撕心裂肺高叫民主的今天,我并不认为限制太多,反而仍觉得规则太少。我在一个有秩序的世界里感觉安全,但是深知自己无论活着死了都没法像乔布斯和希特勒那样改变世界,至少我还可以设法在自己的世界里建立秩序吧。

秩序总是令人愉快的,也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了很多无谓的烦恼:究竟是买这个颜色还是那个颜色呢?我可以像Henry Ford一样说:我不在乎,只要它是黑的。

所以你问我会坚持多久?可能一辈子也没多大困难吧。

穿什么去旅行

关于长途旅行应该穿什么这个问题,我已经连续思考了好几年。在咱们平头老百姓出门不可能带着一整套路易维登、一路奔波没法停留在五星级酒店洗洗烫烫的情况下,困难不仅在于如何尽量少地把最好用、百搭、不易褶皱的衣物塞进箱子,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观光和户外活动中分别穿什么才舒适又合宜。出来放假你当然不能还穿得像个白领儿,但踩着旅游鞋戴渔夫帽挂一卡片儿机的日本游客look也太容易让人围观了。

出去玩儿有旅游和度假两个概念。咱们苦逼的中国人民由于钱和时间的关系,基本上还都是第一种。而且还有相当多数的人,认为出来旅游应该把自己最好的衣裳都穿出来。所以你才能在大热风景点儿看到那许多穿西装踩高跷的人。现在情况其实已经进步很多,原因是大家渐渐也不至于觉得晴纶西服是最好的行头了。但是换汤不换药,山野间从来不乏女士们穿着闪瞎人眼的蕾丝亮片针织衫超短裙,或者楔形高跟短靴配leggings挽名牌手袋爬山……都好危险的亲!

大家两级分化,时髦一代户外精英已经浑身各种冲锋与速干,去个朝阳公园儿的装备恨不能都已经够登雪山。全身上下成套户外服饰也挺2的,而且,它们真的是不、好、看啊。男式冲锋衣没有腰身,而女式冲锋衣那恐怖的线条,则还不如干脆没有腰身。即便需要各种功能与口袋,也不必都挂在明处吧?再加上为了遇险时能更容易被搜救,面料的颜色是要多怯就有多怯。我只是怕雨淋,希望有一件防水外套,但买了5年没有买到。我看以我死也要坚持黑白两色的死心眼,恐怕这辈子也别指望了。

洋鬼子最爱出来玩儿,他们穿什么?也无非是休闲、休闲、再休闲。T恤,fleece(抓绒衣),配牛仔裤或者咔叽布裤子。十几岁小姑娘更可怕,夏天也不怕晒,穿着吊带儿热裤人字拖爬山,她也不怕滑下去!

在时装品牌大力开发户外产品之前,看来我们仍要为这件事头疼好多年。今年出去玩儿了两大圈,我的户外及road trip行李大概就一直这么将就着:

*一双登山鞋,一双黑色休闲鞋;
*两条黑牛
*一件uniqlo +J 黑色弹力外套
*一件Oakley黑色fleece,已跟了我4年、出去玩儿的御用fleece。40元加币买下。(如果你知道买一件不连帽、袖子不缩口、下摆不缩口、无任何花纹和装饰、附带拉锁口袋、保暖且有型的fleece是有多难!最牛逼的是我当时忐忑地故意买大了两号,结果它就神奇地既能给我当外套,还能在危急时刻给番薯同学充当贴身内胆)
*纯白色\纯黑色长短tee若干……

我就准备好了,你呢?

垃圾

前几天跟朋友吃饭,他跟人介绍我是“微薄上那个愤青儿”,他这么说大概也就是图省事,并没真的要给我贴个标签,但我疑心也许真就有人是这么看我的,就好像著名华人女作家黄佟佟说有人觉得我“女权”一样。有些事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也不管是否符合实际,都是硬要栽赃给你的。哪怕你其实什么都没干。

我是愤青儿?我连日本都不反,国事也不谈,每天除了吃就是穿要么就是听音乐看电影,还不看欧洲文艺片,毕生与之较劲的也不过就是乱扔垃圾的、公交上用山寨机放音乐的、在电影院聊天儿的。我还可以再无聊、再庸俗、再软蛋一些吗?难道就因为我没张罗着救猫救狗,没转点儿XX活佛慈爱基金的,就变成愤青儿啦?

其实我心里约莫知道是为什么。我厌恶很多人很多事,虽然没有说出来,但那种厌恶恐怕都不仅仅流露在眉梢眼角。在这个星球上我快走投无路了。这副对人类厌倦透顶的残躯上就是再生出两只触角来恐怕也难以和他们沟通了,所以才选择在大多数事情上闭嘴闭嘴闭嘴。我跟你们这些不肯讲逻辑的人咋说理呢?我特么跟你讲道理,你特么跟我谈感情,而且这感情还是拙劣地表演出来的。

我对任何观点都没有意见,只要有论据——甚至没有论据都成,你就跟个五岁小女孩似的坐地上乱蹬腿儿哭天抹泪:什么嘛,人家就要这样嘛~~~你拉下脸来不打算讲理了,也算是一种态度吧。但是你动不动庄严地摆出一堆论据,而这些论据一来不是事实(或不见得是,反正你也不关心),二来跟论点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可就不高兴了。咱们也念了那老些年书,有的都念成硕士博士了,还位高权重挺有社会影响力的,可不带这么丢人的了。

噢,说起随地乱扔垃圾的,他们有三种:一种人隐隐知道乱扔垃圾不对,但实在懒得去找垃圾桶又不愿意拿手攥着,偷偷摸摸扔了心还有点虚;第二种人素质低下全未开化,理直气壮认为这把纯天然的大鼻涕不甩在地上甩在哪儿?最后一种人懂文明讲卫生,捏着鼻子说我也分地方的,你看我们家也收拾得特干净,我就是瞧这儿脏我才扔的。

值最多大嘴巴的就是这第三种人。当然我只是在说扔垃圾。

我冇话过退出,只是不再欏獎

前阵子苹果CEO乔布斯退居二线,江湖上取笑说苹果下一个新产品叫i-Quit。我想,如果这是一个真的app,我可能马上会成为第一批VIP用户啊。

自小没学会与人争,什么东西一旦大家蜂拥而上,马上就索然无味,避之不及地撇清,不是因为清高。不错为一件事争得头破血流很难看,但如果保证赢,代价多少还值得。但人生是失望的多,结果往往是嘴啃泥。而且,什么标准算赢呢?这场子里有人是喝鸡血长大的,比赛还未开始,你已经颓了。

早十年我就学会说:我这么大岁数……其实不是真的认老。也不是为博对方一声骇笑:“你也好算老?”这是一种准备离场的姿态,明白告诉你说:我不玩了。或者,避免被人无辜地当作选手之一。这跟装聋作哑、扮演中性人是一个道理,不是没心没肺,是犯不上把心给每一个人掏出来;不是还嫌自己不够爷们儿,尽量弱化女性特征就没有烂桃花。什么?你觉得绯闻是一种恭维?我可不爱被人消遣。

这样子因噎废食也不是办法,有时候寂寞得要命。像以前的香港歌星,一到年尾颁奖礼就头疼,不堪压力宣布退出歌坛。可是实在耐不住,来年又臊眉搭眼地复出。折腾三五次传为笑柄,终于出来发声明: 我冇话过退出,只是不再欏獎……

好想把这句话打印出来贴脑门上,你们玩儿你们玩儿,我就是来打酱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