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面包机

我的面包机埋头鼓捣了2小时48分钟,终于制造出了一只方方正正老老实实造型古朴端正的面包。番薯同学在饭桌上切面包的时候,我分外觉得我们象一个俄罗斯家庭,一只大面包割成几块,一人分一块默默蘸着扁豆汤吃。

面包机昨天才到货,来不及准备高筋粉,临时在新光买了一袋全能小麦粉,其实应该还是弄烤蛋糕、曲奇、或者麦分的那种低筋粉,不是做面包的最佳原料,难怪吃起来有点麦分的感觉,不够精细。但是火候还是很到位嘀,堪称外焦里嫩,不失败!一点都不失败!我爱面包机,我爱一切只要按着它的步骤走就不会失败的白痴机器。

还有我最爱的预约功能。以后晚上睡觉前放好原料,早上都可以吃新鲜面包了。原来它不是要你设定早上开机的时间哎,而是直接设好你想吃面包的时间。还能再白痴一点吗?我看到这功能就一脸白痴状地笑起来。
面包机烤出来的面包

同一首歌摇滚专场

结束

2010年,八月二十七。没有达到想象中那种热血沸腾的效果。也许是因为不尽人意的音响效果,也许是因为重感冒让我没法跟着嚷嚷,但其实是因为它不太像一场摇滚演出,它更像是《同一首歌》摇滚专场。不止一个人在台上说:这首歌其实我已经唱恶心了——但是还得唱,因为群众们等着跟他们一起大合唱。当然他们之中的某些人也属于无可奈何,多年来并没有什么新的作品。而那些执意不唱成名曲的人,又没法在现场得到共鸣。所有台上和台下来共襄盛举的,难道不就是为了一次集体回忆么?我当然希望827的怒放如他们所说的是摇滚重新崛起的一个信号,但看上去仍然非常像一个结束。

粉丝

戴着五角星军帽的番薯同学一望而知是崔健的铁杆粉丝。开场前我们猜谁的粉丝最多,我说如果黄家驹活着,一定是他赢。今晚恐怕是许巍。最后根据现场的声浪推断,还真可能是崔健。也只有他敢把自己的冷门歌拿出来唱,大家只好买账,只好冷场……我估半数以上的人没听过《超越那一天》,他们那种想吼一二三四五六七没吼出来的憋屈,像不得不接受没有安歌的怅惘一样,悻悻地回旋在工人体育馆。

连胖得面目全非的何勇都扔拥有强大的粉丝团,唯一可怜的是齐秦。说好了是来摇滚来了,越是看上去不太摇滚的人,越得端出自己最摇滚的一面。已经开始喝茶散步的许巍在进退之间游刃有余,文有蓝莲花,武……人家也有大把早期歌曲可以选。齐秦一边心虚地说:我有时候也会挺摇滚的,一边如我所料地掏出了《纪念日》中的那首《荒》。但是他真的过气了,大家并不怎么受落。我很爱这首《荒》。但是谁规定了不能唱《思念是一种病》?怎么就不能唱《残酷的温柔》?他那种多少知道自己已过气的不自信真令人难过。

窦唯在哪里?
如果说这场演唱会是中国摇滚发展史,那么你们究竟是怎么做到不露痕迹地把窦唯抹去的?我是窦唯的粉丝,我有很多很多话想说,在这一刻我总算知道为什么窦唯再也不想出声了。

摇滚精神就是不上班儿
这里面其实有好几个人我都早对他们失去了希望,比如都已经开始讨厌郑钧。但是在这样的一个晚上还是全体原谅了他们。因为摇滚是那么一件迷人的事儿,跟皮裤铆钉长头发没关系。因为它永远有让人放纵沉沦不想上班儿的魔力,而不上班儿,是多么美好的事儿啊。

不舍得不快乐

我现在追求周末的快乐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本来我的计划是下午去看《玩具总动员》,然后再去听场相声。结果去的有点晚,时间只够看电影或者听相声。番薯问我:那么你是想看电影,还是想听相声?其实我非常想看《玩具总动员》。但是我还是决定去听相声,WHY呢?电影虽好看,可是只有90分钟。我需要尽量把快乐的时间拉长……就像那种贪婪的小朋友,家长好不容易开恩允许我们吃一个冰淇淋,管它什么味道,一定横了心要最大的那只。

相声如预想的很一般,我们一边磕着瓜子等底活,一边研究剧场里的桌椅板凳木头屏风。节目三俗不要紧,但是光靠三俗是远远不够滴,至少要把北京话字正腔圆地说清楚。小学徒们普遍说话太快,急扯白脸的,赶路似的,侯宝林讲话:你可急的是个什么呢。连我最喜欢的岳云鹏,胜在那一脸天真的淫荡,也是基本功太不扎实。《学跳舞》最后那段耍猴,要对比马志明版就等于演出失误了。旁边那个姓胖的孙子也那么让人不省心,有的包袱抖出来他不接着,有的包袱还没打开就让他一口气给喷回去了。以前的史老师虽然天天“楔”小岳,但是显得那么打是亲骂是爱的,现在一冷场小岳就讪讪地笑,人嫌狗不待见似的。怪不得小岳那么坚贞,史老师走了以后返场再也不唱“送情郎”。

找乐这件事也需要锲而不舍的决心,相声散场以后,我们又回到马路对过儿,在参观了通体屙烂煮的荷兰球迷、中外情侣当街舌吻捏屁股、吃了奶昔甜筒之后,终于还是看到了夜场的《玩具总动员》,还是半价的嘞。对于动画片续集其实我们都没有特别高的期许,但是我真觉得这一部非常好看啊。谢谢天他们没有让草莓熊改邪归正,他妈的心理创伤给个甜枣儿吃就好啦?最后颇长的善后煽情段落居然真的让我很感动。这不是安迪在向自己的童年说再见,这是在跟我们观众盆友们说再见呢。前几天我外甥也跟我讨论《玩具总动员》,想当年第一集上映的时候他还没出生,能让我们姨甥俩跨越代沟地平等讨论,就算是了不起的东西啦。

爱丽丝还没漫游仙境

周末原本约了小汪打算一起去看《爱丽丝漫游仙境》。结果提前去电影博物馆的网站一查,早场票头一天就已经抢光光了。我看了一下堆积如山的稿件和家里仍然有待收拾的旧山河,觉得我现在还没有那个奢侈一早赶到电影博物馆买下午的电影票,把看电影弄得跟全天儿的郊游似的。所以一下子就颓了,电影局马上降格为饭局。

也许是我看《阿凡达》看得太顺利了,所以老是不能想象3D已经炒到了这种局势,提姆伯顿为什么要凑这个热闹呢,我对3D真的无所谓啊,我只不过是喜欢看IMAX。

所以我真可怜,小汪已经决定去看普通3D版了,我大概得等到6月快下画的时候才敢去。好吧好吧,反正我也没时间。

哪些已经看过的同学,赶紧发恶评批判一下,打消一下广大人民的观影积极性,这样我就能早点看上了。

世界上最帅的那个哥去了

s4035582百忙的混乱之中还去看了《大侦探福尔摩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冲着福尔摩斯去的,多少人是冲着盖里奇去的,又有多少人是冲着裘德洛去的。但是我担保裘德洛的粉丝是一定会伤心的:世界上最帅的那个哥去了。我从没有看过《兵临城下》,但我记得《天才雷普利》远远胜过《阿尔菲》。我看着他穿着极薄的白衬衫在意大利的阳光下微笑,就完全理解了为什么马特达蒙会被刺激得丧心病狂。太美貌了,他和他周围的一切。马特达蒙演技再好,也需要他来成全电影的逻辑。

鲁迅先生不是说了么,所谓杯具,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你看……诸如此类吧。这也不能怪人家盖里奇,裘先生早已经自行残掉了,看来不光是女人,连男人生了过多的孩子也会面目全非的——尤其是逮着谁跟谁生的那种,只有在他稍微回头的时候我才能隐约辨认那个雕刻一般的侧脸,以及属于美貌男人独有的那种自负和脆弱。

至于那位福尔摩斯兄,怎么说呢,如果不看外表,他就像是1984年BBC电视剧版里的福尔摩斯喝了7杯DOUBLE EXPRESSO之后的样子。你很难说谁更接近原著小说,就看谁更吃谁那一套了。其实小说中的福尔摩斯本来就会武术、磕药、往墙上打枪子儿...可我还是喜欢那个鹰勾鼻子苍白高瘦阴阳怪气半死不活的阿叔。但是至少我没有很讨厌这一版吧,所以颠覆也许是条破釜沉舟的成功路,毕竟,你上哪儿去找比Jeremy Brett长得更像福尔摩斯的人呢?
jeremy-brett
盖里奇属于那种可以被广为模仿但是不能被复制的天才型导演。他的电影都自带签名,那种干净利落游刃有余的节奏感,让人看得酣畅淋漓。而且我很高兴他走出了郁闷的死胡同,不再拍什么都像老烟枪番外篇。即便作为一个粉丝,我看REVOLVER的时候也快疯了。

我起码得给这个电影打7分,不爽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后半段追踪黑森林爵士的戏份有点太达芬奇密码.再有,我真的已经对小罗伯特唐尼版福尔摩斯很宽容了,可他居然梗着脖子跟委托人说:这不是钱的事儿!那为什么,正义吗?我永远记得原著中福尔摩斯凝视着千辛万苦找回的皇冠叹息道,这是我见过第二美的东西.旁边人追问:那第一呢?福尔摩斯小心地收起支票,淡淡地说:"我是一个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