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冇话过退出,只是不再欏獎

前阵子苹果CEO乔布斯退居二线,江湖上取笑说苹果下一个新产品叫i-Quit。我想,如果这是一个真的app,我可能马上会成为第一批VIP用户啊。

自小没学会与人争,什么东西一旦大家蜂拥而上,马上就索然无味,避之不及地撇清,不是因为清高。不错为一件事争得头破血流很难看,但如果保证赢,代价多少还值得。但人生是失望的多,结果往往是嘴啃泥。而且,什么标准算赢呢?这场子里有人是喝鸡血长大的,比赛还未开始,你已经颓了。

早十年我就学会说:我这么大岁数……其实不是真的认老。也不是为博对方一声骇笑:“你也好算老?”这是一种准备离场的姿态,明白告诉你说:我不玩了。或者,避免被人无辜地当作选手之一。这跟装聋作哑、扮演中性人是一个道理,不是没心没肺,是犯不上把心给每一个人掏出来;不是还嫌自己不够爷们儿,尽量弱化女性特征就没有烂桃花。什么?你觉得绯闻是一种恭维?我可不爱被人消遣。

这样子因噎废食也不是办法,有时候寂寞得要命。像以前的香港歌星,一到年尾颁奖礼就头疼,不堪压力宣布退出歌坛。可是实在耐不住,来年又臊眉搭眼地复出。折腾三五次传为笑柄,终于出来发声明: 我冇话过退出,只是不再欏獎……

好想把这句话打印出来贴脑门上,你们玩儿你们玩儿,我就是来打酱油的。

概念产品

有天晚饭的时候,番薯跟我说起一篇文章,讨论概念产品的用处。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所有公司的概念产品(概念车又好,概念手机又好),都是一个骗局,公司从一开始设计这些产品的时候,就没打算将其发展成真正的产品。世界上只有一家公司,从没有概念产品,而直接把一个个超强概念直接做成产品推出——说到这里我们心领神会到,写这篇文章的一定是个苹果粉儿。

那么苹果以外的那些公司,推出概念产品的目的是什么呢?文章里说:实际上就是为了误导竞争对手。

概念产品是拿来忽悠人的——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是后一个观点我就很难同意了——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为了误导竞争对手?也太给面儿了吧,简直就是天魔解体大法(梁羽生小说中的一种邪派武功,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咬破舌尖,释放出最大潜能,然后灯枯油尽而死)。而且,在现代社会里,还有什么商业机密可言呢,竞争对手在做些什么,大家心知肚明,都是同样的招式,不过看你怎么使出来。

我觉得,推出概念产品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向消费者证明品牌的生命力:看,我还在,我还行,要对我有信心。

我们以前不停地推出新产品,忙得人仰马翻,不一定每个产品都有强大的市场潜力。有时候只是怕消费者不耐烦:咦,你两年都没出过新口味,三年都没换过包装,想闷死人咩——推出个新产品,闹腾一阵,哪怕不好吃不好用,人家也承你的情。每年那么多新产品,活下来的是总是极少数。

研制一个新产品很容易,但是真正推向市场十分的难,且花费巨大。负担不起的只好做“试点市场”,或者挑几个城市,或者做限量版。肯德基麦当劳的新品种可以随时上随时下,一辆汽车呢?可折腾不起。于是就出现了“概念产品”这东西,一来探探市场风向,二来告诉消费者:廉颇老矣,尚能饭。

至于对竞争对手,看到你的新产品,当然要想对策。但人家也有做市场调查资料的,没可能一味跟风。所谓误导,也只不过是副作用而已。让我来讲个笑话给你听。有次竞争对手出了新产品,在传统食杂店渠道做试点,我负责跟这个产品,一下午走了几十家小卖部。回来揉着脚开玩笑:“全城的货几乎都被我扫光了,小卖部老板娘们都疯狂进货去了,这下对方公司可乐笑歪了嘴,还以为产品大卖。”

同事接口:“对,然后增加产量,应付假繁荣,下个月统统砸手里,老板一怒,马上打入冷宫。”

哈哈哈,还没轮到消费者发现,一个新产品就被让买样品的给买死了。所以说,只推不卖的概念产品,简直太靠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