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卦的名义

image我从小就经常做重复的梦,最经典的就是捡钢蹦儿和考数学了。最近一个月来,已经有两次梦见追着许巍帮X同学要签名了。上次绕着北京追了两个场子,这次更离谱,虽然在梦中,我也一丝不苟,从包里拿出本什么产品的CATELOGUE,找了一个空白页让许老师签名,还取出自备小抄说:“再给X同学写一段话吧,我已经打好草稿,您照抄就行了……”真不知是靠谱还是不靠谱。为什么契而不舍地做这个梦?简直当一件正事来办。我猜我实在是太久没见X同学的花痴样了,震惊之余下意识地想帮她一把,也许真的该劝她去要个签名,我也就踏实了。还能发生什么呢?她已经把许老师的生活小史背得烂熟,义务反顾地去FAB购买及收藏正版CD,上网站反复聆听许老师聊天音频……令我安慰和感动的是X同学在这样头昏脑涨中仍然不忘八卦:她说许老师喝了过多的水,整个访问心神不宁地挂住上便所,新浪的工作人员一直劝他死忍,最后有歌迷要秀一段自弹自唱,新浪的SB忘记TURN OFF许老师的麦克风,只听他憋不住地大松一口气:“太好了,终于可以上厕所了……”

我从来不觉得八卦无聊,新近一期《演艺周刊》的卷首语说:我们嬉笑怒骂,是为了揭露娱乐的本质。看多了八卦,很难象学生仔一样对娱乐圈肃然起敬,有次在电视上看到某两位“人气明星”上节目,一个娇声笑道:“她很疼她的歌迷的——”另一个耸肩拿势地说:“怎么?你不疼你的歌迷吗?”省省吧,拢共还没有一首自己的歌,充其量也就是卡拉OK之星,就堂而皇之歌迷长歌迷短了。小明星们喜欢在发片时一边炒作,一边皱着眉头说:不要讲绯闻好不好,为什么不提我的音乐?——有没有想过,可能是因为阁下的唱片里并无音乐可言……

演义周刊涨到四块八一本了,仍然觉得超值,每次在报摊购买的时候,都马上以狰狞地手势粗暴地剥开外层的玻璃纸,抽出夹页附赠的巨幅海报掷还给摊主,急色色地翻看一遍有什么爆料,越核突越好。剩饭蕾跟我推荐《OK!》,据说也蛮八卦的,我看了一眼封面,就知道这本杂志没前途,封面太干净。八卦周刊的封面不讲美感,越震撼越好,设计凌乱,大字标题似标语一样触目惊心,照片最好模糊一点,加红色圈圈及箭嘴,重要部位还打格仔……令人心痒难搔。

图为天后王菲初孕后巡街,一身名牌披挂,手挽GUCCI今季新手袋,价签上的塑胶圈还没有剪——看来价签是被一把扯掉的,好绝望,那样急着上手。

八卦精神

我最近爱上了八卦周刊。每次上香港,都不忘光顾7-11,买《东周刊》与《忽然壹周》。有些人不理解我:“娱乐新闻哪里没有的看?还大老远地背这些累赘回来。”这完全是个概念错误,新闻是新闻,八卦是八卦。新闻是“XXX百万身价拍广告”“XXX被指一脚踩两船”,八卦是“XXX借用阿SA助手在铜锣湾疯狂扫货”,“XXX在名店借衫不还”。新闻是做出来的(连负面新闻也是做出来的),八卦是爆出来的。每个场景都在街头发生,当事人被拍出照片,无不一脸错愕,新鲜热辣,活色生香。

去年国内出了一本《演艺周刊》,模仿香港八卦风格,只售人民币3.8元,我也期期捧场。娱乐圈人人骂狗仔队,这本书的刊首语却写:“狗仔队是人民的好女婿”。

说的真好,我一向敬重香港的狗仔队,比什么记者都敬业,如果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精神,国民生产总值恐怕一年就会翻几翻。有求才有供,就为着我们茶余饭后一笑,竟然有人赴汤蹈火彻夜不眠猫在墙角拍摄一张照片,唯恐我们看不清,还用红笔画上圈圈。得到这样的重视,简直像十几岁的少女看到有人为她抛家弃子,怎么能不感动。

而且你千万别以为这些鸡零狗碎是无聊,人家八卦得来也是有立场的,每一条新闻都有弹有赞,旁边还有“八姨太”旁白HIGHLIGHT读者:“细路仔不应铺张浪费”、“做人要知恩图报”…… 经常有杂志算出某女星一年共接多少JOB,共赚多少铜钿,旁边再罗列一年的花费,光是供楼买车,已经坐吃山空,久不久还跑到名店扫货,哪一回不要几万?廉政公署在做的,也不过是同样的事情,怎么不见政府官员炮轰它?有这样的监督机制,娱乐空气大大净化,香港小明星怕是蒙着面才敢做一件半件坏事,难怪人家香港早十年就出了个劳模刘德华,咱们大陆文艺界还一团乌烟瘴气。

身正不怕影子斜,现在还并没有人入室拍摄你吃饭如厕,很不用动辄跳起来要告人,或者“抽他们”。《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牛大姐说的好,“没说到你痛处,何必暴跳如雷?”身为公众人物,还半推半就地“保护隐私”。得了便宜还卖乖,不写你还不容易?不如直接“封杀”你吧,届时曝光率严重下跌,有你哭着求我们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