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甲的必要性

今天等电梯的时候,我前面有个人欢腾地左摇右晃,几次撞到旁边人,手里还拿着一罐打开的可乐,分分钟有泼到人白衬衫上的危险。看上去也是衣冠楚楚一条汉子,没好当众喝斥他,但是忍不住板起正义嫌弃脸谴责地瞪了他几眼。上了电梯,经过二十几层的漫长里程……什么?他跟我在同一层下了电梯?走进了同一家公司?天啊我多么希望他是来找人或者送快递的。

忽然发现这种素质低人品差的极品是你的现任同事,除了惭愧、尴尬之外还有会感到惊悚。还好他不是跟我一个部门,还好他的职位没我高,否则将来在公司围着一张办公桌开会时会有多尴尬!

我的朋友也有过跟我类似的遭遇:他刚换了一份工作还没有正式去报道,有天走人行横道过路口,一脸宝马违规地从行人中挤过去,车上戴大墨镜的卷发女人还嚣张地打开车窗骂人,朋友实在气不过向她竖起了一个中指。事后突然觉得后怕:她是谁?会不会是我未来公司的同事?会不会是将来跟我坐在一个谈判桌上的客户?你千万别觉得我们杞人忧天,这种逆天的宿命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的。

那个拿着公文包随地吐痰的可能是你的客户;那个从奥迪A6的车窗里扔出一把纸屑的人也许会成为你的同事;那个在电影院坐你旁边说了50分钟单口相声的人没准会调来当你的上司……一想到这些可能性,那些住在我们身体里的超级英雄和维护治安小战士就全都熄火儿了。谁对谁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罪得起他吗?现在仿佛瞬间明白了蝙蝠侠蜘蛛侠什么的出来执勤的时候都戴面具和眼罩,因为布鲁斯韦恩和彼得帕克在现实生活中还要混哪!

对于我们这种孱弱的普通人来说,未避免在职场上狭路相逢造成尴尬,最好还是低调忍耐少树敌。遇到坏人坏事,除了拦路抢劫的和抢钱包的(一般来说这些人成为你同事的机率较低),还是忍着点别替天行道,把那些不道德行为留给警察城管和老天爷吧。

喂,那位出门从不惹事,只爱在网上闲聊拍砖的朋友,也别怪我不提醒你,互联网只有比生活中更危险。“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时代早就过去,社交网络中你一定会留下电子的脚印儿,即便没有认证信息,也不难从共同的朋友圈里追溯到你姓甚名谁。你想没想过有一天,你脱发的老板忽然发现,原来你在微博上也经常嘲笑人秃头啊……于是无缘无故就被穿了小鞋,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如果可能,请尽量别让老板同事知道你的私人微博,如果他非要关注你:给他个马甲好了。

不骂街

番薯同学奇怪我为什么最近都不怎么认真写博客,我猜其他同学们也有这样的感觉吧。近半年来,我的更新频率低了,博客上净是给平媒的稿子。给杂志写稿,确实占用了我一些时间和话题,或者说写作额度。因为我不是纯文字工作者,分配给写作的时间就那么多,写完了稿子之后,有时就懒得再写什么了。

懒是一方面,其实更大的原因是我发现能写的东西越来越少。你们也知道我,又不喜欢暴个人隐私。连朋友跟我说心事之前,都先警告我:你可不许写到博客上去——你们忘了我是诸葛同学了么。哦,说到这里,插播一则笑话:

心友的老公让她去买一个蛋糕,蛋糕上写诸葛藏藏,我们都纳闷:诸葛藏藏是谁呀?心友说:就是为了多骗点奶油……

笑话完,接着说:不写生活日记,好,那么议论时事吧,侬也看到了,总是有很多人是不允许你持任何反对观点,歌星也好,电影也好,人生观也好,别人只要说点她不爱听的,就沦为弱智、庸俗、或者生活不幸。你理她不是,不理她也不是。我一想到有人看了我的博客气得睡不着觉,就觉得不安,倒好像我干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儿似的。何必呢,大家吃饱了喝足了找点高兴事儿干不成么。

中国的网络环境实在太差了。我说的可不是屏蔽或者审查,我说的是千千万万的有热血没脑筋的网民。中国网民上网的第一大去处是论坛,来到论坛的主要内容就是掐架。不管是为明星,为电影,还是新闻,都能血雨腥风地掐起来。我们都看到过玉米斗凉粉,章黑和章枪,前些日子三枪粉和围城粉互骂对方是收了钱的托儿,现在又开始为谷歌事件群情激动了,力挺谷歌的是愤青卖国贼洋奴才,支持政府的是被洗脑的愤青狗奴才,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保持沉默,否则说什么都像骂街。

像我这样一个天生的怀疑主义者,在任何观点面前都忍不住地想要看看反面意见。然而我在大家的言论里几乎看不到任何信息,连新闻都是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我经常把几本时尚杂志对照着看,一本杂志很喜欢安吉丽娜朱莉,令一本喜欢安妮斯顿,同一件朱皮绯闻,被它们描述出来总是完全不同的故事。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连狗仔队的镜头都没法用事实说话了。

让中国的互联网不成其为互联网的,不会是GOOGLE的撤离,而是不疯魔不成活的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