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人众多,中文是所谓的六种官方语言之一。地铁票售卖机已经有中文界面,很好很强大。
找棵大树好乘凉
杂志稿,转载请加链接、署作者名。剽窃不要脸。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这个人人为己,自力更生的时代,谁都不敢轻易入错行。在外企里,要想混得一帆风顺,不光要找到好行业、好公司,还得投靠一个好老板。
别误会,我可不是叫你去性贿赂或者潜规则。外企里级别分明,最忌越级汇报。一个新兵的身家前程,几乎全攥在顶头上司的手心里。你就算是天才儿童,也得他肯识货才行。让我们设想一下,大老板正在办公室里喝茶,你勇敢地走进去递上一份计划书,老板看后拍案而起惊为天人:“你是哪个部门的?即刻升为经理……”于是从此你一鸣惊人飞黄腾达——STOP!这是三流商战小说电视剧里的桥段。现实生活里,你多半会因此被顶头上司压制得三年抬不起头来。
什么样的上司,才是一个好上司呢?大家首先就希望他和蔼可亲、肯教人、关心下属……这些当然很好,但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能将你扶上马并送一程的好老板,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当“职”无愧的能人。
很多人可能觉得老板不如自己是件好事,以为这样更容易凸显才华,轻松上位——这个游戏不是这么玩儿的。你写的报告,是由他递上去的,你的工作,是在他的领导下完成的,SO,你的功劳都是他的。相反,由于他的判断错误,导致你做了无用功,最后一只黑锅仍旧稳稳地扣在你头上,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倒霉的活计么?有的中层经理,不知怎么混上去的,连大老板的中文都听不懂,又不肯问清楚,开完会出来就胡乱布置任务,手下们一次一次地做,做错了重来,重来又错,工作量是别人的四倍,所以一年到头加班赶功夫,大老板那边厢还恨恨地想:“这组人怎么那么笨!”
这还不是最大的坏处。如果上司是个窝囊废,既不懂得讨大老板欢心,又不会争取资源,那么由他带领的整个团队,慢慢就成为公司最不受重视的部门。大老板简直看都不要看你们一眼,重大项目当然落不到你们手里。成天做着一些琐碎的工作,又怎么能出成绩?这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光靠全勤是当不上车间主任滴。
可是如何才能拣到一个好老板呢?很多时候也只能碰运气。面试的时候可以双向选择,可是三言两语,你又怎么能锐利地看出一个人在公司的地位呢?不过世界是辨证的,也许他没能力,而且又十分之懒,大事全推到你头上,反而更容易有出头的机会——其实我是要告诉你,只要有心,什么样的老板都能变废为宝。
007邪恶势力系列
《Quantum of Solace》延续上一集的非007路线,只是Daniel Craig已经从一名保安升级到了杀手。既然不一定要像特工,那为什么还坚持穿西装呢?
两集下来,山寨普京倒也慢慢看习惯了。但是仍然不能接受的是:武器不够先进、女郎不够蛇蝎、坏人不够邪恶。
好难么?开车回家的短短15分钟,我们就替他想出了一堆点子:
一个邪恶的软件公司,想通过软件统治全人类;
一个邪恶的互联网公司,想通过搜索引擎统治全人类;
一伙邪恶的银行家,想通过发行某国国债统治全人类;
一个邪恶的犹太人,想制造一场金融危机毁灭全世界;
一个邪恶的国家,想通过购买某国国债统治全世界……
何止够拍个三五集,简直可以拍成300集系列电视连续剧,叫《少年007》,《快嘴007》,《007像雾像雨又像风》,《007微服私访》,《铁齿铜牙007》,《贫嘴007的幸福生活》……
谨以此文向《贻笑大方》的编剧导演叶京和叶粉小贪致敬。
“大都会”的世界波
古罗马流行的波波是个形状的:
古代非洲妇女的波波是这个形状的:
古代印度妇女的波波是这样的:
纽约,纽约
像纽约这样一个传奇都市,就好比一个极具性格的人物,不是被人爱就是被人恨,但你很难对他没感觉。
没去纽约之前,得到的二手资料全然相反,处处矛盾。这边有人赞它时尚摩登,见之令人神迷目眩,从纽约回来简直看哪儿都土。另一边就有人弹它混乱嘈杂秩序差,恨不能走到稍微冷僻一点的小巷就会遇到打砸抢,运气坏的还有被人捅一刀当街横死的可能。有份攻略上甚至说:火车要做车头,地铁要做中间——这都是列车长所在的车厢,否则就不安全。让这位仁兄一说,纽约堪比龙潭虎穴。我想起《英雄本色》里,发哥敲着李子雄的头咆哮:“我们要去的是台湾。台湾是什么地方?你道是柴湾啊。”
对我们这些不住在纽约的人来说,无论是旅游还是公干,短短时间都没法对这个复杂都市有全面客观的了解。我觉得喜欢不喜欢纽约,主要在于你是看什么文艺作品长大的。假如你是看警匪片长大的,一提到纽约,你条件反射地就想到彻夜呼啸的警笛、银行劫案、路边枪战、以及开警车横冲直撞的NYPD;如果你是看SEX AND THE CITY长大的,那你想到的自然就是衣香鬓影、时装发布会、活色生香的爬体。据说看惯了SEX AND THE CITY的人一来到纽约,不,曼哈顿,首先就会大失所望——纽约人其实一点也不时髦讲究。大多数人灰扑扑面目模糊,连看百老汇歌剧都穿着T恤短裤,虽然据说百老汇歌剧也不过就是《同一首歌》那档次的演出。
生活永远也不可能像演戏。曼哈顿人民每天匆匆忙忙搵食赶路,不能人人浑身名牌足蹬三吋高踭巡街,说SEX AND THE CITY是纽约旅游局的宣传片倒是有点像,拿它当纽约生活指南就有点不沾边儿。当然这误区里面又有若干误区:首先,纽约差不多是全世界最热门的旅游城市,平均每日接待游客十几万人次,第五大道上百老汇街上熙熙攘攘的恐怕倒有多一半是外来人口,一来不方便代表纽约人民,二来谁旅游时还刻意穿的花枝招展呢?
其次,可不可以容我大逆不道地说,SEX AND THE CITY里四位女主其实穿的也并不怎么时尚。奢华讲究或许,也不过是将大品牌每季的新裙子套在身上而已,并看不出什么别出心裁的混搭。而且每天披红挂绿小礼服衬手袋地出街,是不是也太用力了点儿?一见她们几位穿金戴银地在小馆子里吃饭,我就感觉是一群演员扮上了在吃东西等埋位。倒是有几次CARRIE情绪混乱无心妆身,瞧上去还更顺眼些。
当然我也不过是随口一说,并没有谁说过我是时尚教主,这玩意也不带自封的。我想说的是,生活中的纽约人民,穿的也没有那么差:有位高挑个子美女帮我扶了一下玻璃门,干净美丽的小羊皮高跟鞋踩在水汪汪的台阶上,满不在乎地笑了一笑,雪白纤细的小腿在我眼前一晃,隐约露出黑呢大衣里头深粉红的一道纱边,香艳暧昧;一个小姑娘抱着本书垮垮地走路,帆布鞋配阿拉丁风格的团花灯笼裤;天擦黑的时分碰见一个小老头,花呢西服外罩米色风衣戴鸭舌帽叼一只大雪茄。他还嫌自己不够八零年代,站定了在一个没什么陈列的商店橱窗外思索一阵儿……他们的行头也许不算无懈可击,但都拿自己当个人物,并且气定神闲以自己的节奏走在大街上,既不当一枚标准尺寸的螺丝钉,也没一边昂首阔步一边偷眼看大家:有人瞧我没?有人瞧我没?我想这也就是风格。
万圣节那天在地铁里,挤满了去参加游行的牛鬼蛇神们。两个朋克风的女巫小朋友站在我面前,议论着刚上车的一伙僵尸男孩:“他们是哪儿人?听口音不像咱纽约这块儿的。”另一个说:“怕是长岛过来的。”俩人挤过去问:“嗨,你们从哪里来的?”男孩说:“你没事儿吧?当然是纽约了。”女孩说:“我们听着你们像长岛的。”男孩们集体发出被侮辱的嘘声:“呸,你才长岛的咧。”
说回SEX AND THE CITY,整部戏里也充斥这着纽约客对外人的排斥和欠抽的优越感。不光加州人看不惯,连布鲁克林区都不愿意涉足一步。CARRIE来到她心心念念的圣地巴黎,饭店前台接待员问她:“美国人?”她答:“纽约客。”也许这种发自内心的,眼里谁也不夹的自信,才是纽约的时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