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鸭。
丫们。
孖鸭。
走来。
走去。
丫们一家。
……其实,丫们是大雁来的……
一只鸭。
丫们。
孖鸭。
走来。
走去。
丫们一家。
……其实,丫们是大雁来的……
人家常说,女人过了十八二十,花点淡妆再出门是对别人的尊重。这话说的真损,不过还真有点道理。我们自己虽有小小虚荣心需要照顾,但打扮有时确实是出于社会责任感:自己去趟超市偶尔也敢鞋拖袜甩,但是约了闺蜜一道出门往往焚香沐浴描眉画眼地讲究起来,不是为了跟她来劲,实在是怕给伊人丢脸。
当然真正的大美女(或内心强大的自信女)是不需要操心此类问题的,谁叫咱们不是呢,我第一百二十次的问苍天。现在谁对我举起相机或手机都是一脸戒备,像明星躲狗仔一样遮起镜头:唔好影啊,唔好影啊……给你见到也就罢了,还给你影到,不知道几世才翻得了身。
杂志上经常给人出主意,教你在几分钟之内明艳照人。可惜这些速成彩妆工具,未必人人合用:
粉饼:无论干粉还是干湿两用,轻轻一拍脸蛋马上明亮生动、洁白无瑕——如果你五官轮廓清晰,只是皮肤略有暗陈和斑点,才能有判若两人的惊艳效果,否则就算涂成大白脸,照出相来也是一张面目模糊的白板。何况不是什么脸上粉底都能起死回生的,过于油腻,会搓泥起块;过于干燥,会浮粉起皮;满脸的青春痘,是休想通过一只粉饼解决的,要想填平沟壑,请左转去建材城,购买三角刮刀及美潮一刮平一套。
眼线或睫毛膏:随便用哪一个,双眼马上焕发熠熠神采——前提是你长了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就缺那点睛一笔。
唇膏:一只颜色很“正”的桃子色唇膏,既可以涂在嘴上,又可以点一点揉在苹果肌上——你以为都像“平儿理妆”那样风光旖旎呢,桃红色唇膏很挑脸色,太苍白显得突兀,尊驾是要扮女鬼还是上演《艺妓回忆录》?黑黄面色又衬得人很村气,而且同学们,不打底直接上腮红可以显得十分脏相。
眉笔:两道气宇轩昂的眉毛可以让面孔更加立体——是“更加”,不是天堑变通途。再描,就成蜡笔小新了……
以上每样都是好东西,但是哪一样单独拎出来,都是锦上添花而已,很难救人于水火。各位观众,真正有用的道具是:
第四名:超大尺寸的墨镜,有了它,不必惧怕紫外线、镁光灯、及一切人挑剔的目光。要不你以为明星为什么无时不刻带着它?阴天,室内,甚至在扫货挑胭脂的时候……怕被人认出来是假,怕被人看见眼袋与坏皮肤就真。
第三名:口罩。呃,这个有点无厘头。闹过一场非典之后,在公众场合戴口罩,已经不算变态,而是讲卫生讲公德的好青年,不过吃饭喝水都要摘下,实在太不方便了。
第二名:达斯维达大人的头盔,难道不比明星们喜欢戴的CAP帽更能遮丑?而且还更酷。
……第一名:要论型,谁人型的过他?万众瞩目的BATMAN面罩,好心哪个厂商赶紧翻版成时尚用品投放市场造福民间吧。
有次跟番薯同学的同事们吃饭,席间不知怎么的说起SATC(欲望都市),番薯同学指着我说:“她就是一个SATC的粉丝嘛。”我对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很遗憾,但是又百口莫辩,遂只得微笑。
被人叫粉丝倒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我想起多年前,YT同学将我介绍给他们同事,就不顾我颜面地总结道:“这是我的同学,滚石的小歌迷,陈升的崇拜者。”我虽然悲愤,但是当时也确实堪称他的歌迷(尽管我后来不再能接受40多岁的文艺男)——可是我实在不能算是SATC的粉丝啊,做粉丝也要资格的。我只是还比较喜欢这个剧,看过全本,并且不介意一看再看,在吃饭、护肤、嗑瓜子、或者闲极无聊的时候。因为它轻松有趣,并且R级——R级的电影电视总是很好看的。
我也是最近SATC电影版上映,才惊诧于它的影响力:整个周末的戏票预定一空、师奶们过节一样精心打扮了组团去看、看完还直落PARTY喝一杯传说中的COSMOPOLITAN……真当一件大事办。一部女性电影票房竟然干过了老少咸宜历史悠久的《夺宝奇兵》,大概因为还有许多女孩挟持着男友一同观剧。记者采访的时候,有位男士挺胸膛做出一副大无畏状:“两个小时喈,一咬牙一闭眼也就过去了。”另一位干脆用杂志遮脸——至于那么难堪吗?一直有人说SATC女权主义,长达七季的电视剧,喋喋不休百转千回地只是说男人,又能女权到哪里去呢,我猜他们还是嫌女主角太“老丑”,对男人来说,长得不好看的老女人简直就是在向男权示威。
我看了娱乐新闻才知道,原来真正的粉丝一定要买一双MALONO(或者JIMMY CHOO?),拥有一条自己名字的字母项链。纽约专门SATC的旅游项目,女士们乘大巴一站一站去朝圣:CARRIE遇见心上人的地方、失恋的地方、和人浪漫拥吻的地方、深宵谈心的地方……为什么不干脆去星巴克,她不是也经常提着苹果电脑去那里敲字么。
做不了粉丝,也许因为我这个人根本不时尚,看不出MALONO与SJP好在哪里,对CARRIE又一直不耐烦。不过我真的还挺爱看SATC,要不是今年暑期档我的心水太多,我也不介意去电影院看。稍晚我会当下来看,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重温剧集。我喜欢看的美剧并不多,但如果只让我挑一部,我应该还是喜欢《24》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