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之国货当自强

在北美生活的好处是在电影院里能够看到很多原版外国电影,坏处就是基本看不到中国电影了。除非是李安拍的或者是李连杰成龙演的。想看中国电影就要靠电驴。

最近简直没有时间在家里看电影,这半年差不多也只看了三部。

《画皮》
画皮

尽管我在网上已经看到无数评论,看的时候我还是被他们打败了,这里面不管是人、妖、还是人妖……未免也都太真爱了吧。

赵薇确实见老了,看了让人怪难过的。

《李米的猜想》
李米的猜想

这电影的片名、海报、宣传、主演……一切的一切都在暗示这是一部文艺片,没想到却不是(它看上去是个风筒,实际上是一个须刨来的)。有剧情有结构有意义又有趣,尤其是结尾,像彭浩翔的电影一样令人倒抽一口气。哦,我说的是DV中出现周迅的偷拍内容那一段,电影就这样结束多好呢,周迅在天桥上说话那一段我觉得没多大必要。

但王宝强那个南腔北调的口音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现在凡是电影里的农村人,都打算让他来轧上一脚?那么即使不需要演技,最少也得让他另学几门河北以外的方言吧。

我很喜欢这个电影,看完这电影我简直都不烦周迅了。

《赤壁》
赤壁

唉,你让我说什么好呢,萌萌?

这是一个看电影的季节ii

YES MAN好好先生

看在Jim Carrey的份上,总算还是值得的。他的神奇之处就是不管多么疯癫胡闹或者皱纹纵横,眼睛里老是有一种小男孩式的楚楚可怜的天真。

片中那个号召信徒say yes to life的邪教式俱乐部又惊悚又搞笑,不知怎么我认定这一类牛鬼蛇神俱乐部在美国确实是广泛存在的。

Seven Pounds7磅
s3325833

这个电影的导演叫Gabriele Muccino,他的著名英语作品还有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在看过这两部电影之后,我郑重地将他的名字列入黑名单里,尽管这是一个那么悦耳的意大利名字。

按照我自己的电影分级制,《7磅》是不折不扣的D类电影,IMDB上居然还给它高达7.6的评分。我并不见得反对一切关于人性和救赎的题材,但是我认为把握不好节奏是电影导演最无能的表现。另外是什么使这些导演认为,只要有足够多(哪怕毫无意义)的长镜头以及男主角一脸便秘的痛苦表情就能拍成一部有深度的电影?

于是有些观众觉得必须感动了,否则显不出自己有品味。要装逼难道不应该看欧洲独立制作电影?好莱坞出品能高雅到什么地方去。

《首映》的影评一贯尖酸地说:去年年底是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今年是Seven Pounds,看来Gabriele Muccino和Will Smith这爷倆是预备着每年过年都给我们添一回堵。口气像《红楼梦》里贾珍看庄头乌进孝的进贡单子:“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 本杰明·巴顿奇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这是一部雄心勃勃打算征服奥斯卡的阿甘式影片。事实上,它有点太阿甘了:勤劳坚毅充满草根智慧的妈妈;家庭式旅馆变成了家庭式养老院;来来往往性格各异的奇人过客;从儿时起就在心中牢牢扎根儿萍踪侠影时聚时散的真爱小公主;连两位主演刻意模仿的新奥尔良口音和阿甘老家的阿拉巴马口音都有点像。为啥哩?编剧是一个人儿嘛。剧情比阿甘正传平淡得多了,却比阿甘还长1个小时。我并没被感动得掏出手绢来擦眼泪,但是也没有不耐烦,我通篇都在纠结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布返老还童以后的眼袋问题,既然花了那么多钱做CGI,为啥不修修眼袋呢?另一个是本杰明的身体机能问题。照剧情来看,本杰明生下来除了是个婴儿尺寸,连面相带身体机能都是80岁的老人,医生说他随时都可能挂掉;长大后皱纹慢慢减少,行动依然迟缓,但第二性征却是从头发育的,于是才能日日晨勃,并以老翁之躯搞得妓女哇哇乱叫。照这个逻辑,他的身体机能是正常发育和衰退的,只有外表是和正常人相反,与时光倒流。那么他变成十几岁小伙子的时候,应该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居然还能骑摩托风餐露宿,那山巅拿雪水洗脸,并且抽空回去跟真爱又搞了一把,好嘢。

然而这一切逻辑的混乱我也可以原谅它,导演的功力不容忽视,本来一部应该很沉闷冗长的电影被他处理得像一条河,只管静静地流向前去。我真想揪着7磅的导演看看人家这片子,告诉丫:节奏!!慢节奏也是他妈的节奏!

Valkyrie刺杀希特勒
Valkyrie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旁边坐的人明显的就不一样了。黑压压满满一厅基本都是男的,两两结伴或成群而来,而且是那种一望而知爱打战争游戏上军事论坛的男的。番薯问我:这个片子是不是就相当于男版的《sex and the city》?

这是一个看电影的季节

圣诞档还没到,我已经开始频繁往戏院跑。平均一次看倆,基本上到了狗屎垃圾都看的地步。可悲的是,基本还都是狗屎垃圾……

《马达加斯加2》

在我看来《机器人瓦利》是今年最好看的动画片,而《马达加斯加2》就是今年最好笑的动画片。尤其是企鹅老板和猴工会头子谈判那一段。我完全不知道《功夫熊猫》好笑在哪里。

《分身乏术/四个圣诞》

这场是白饶的,明知道是傻电影,没啥可说的。威塞丝朋的小脸真是小啊,但是也太瓦刀了,所以她虽然娇小,实在不像甜心,倒像晚娘。还是怀念毫无心机的梅格瑞安。

《地球停转之日》

尽管我是keanu reeves的忠实影迷,我也不得不说,他当之无愧是世界上最英俊的机器人——实在没有比他表情再木的演员了。所以在《骇客帝国》里他架上付墨镜与电脑人对峙分外有型,导演真乃会用人的英才。

另外,我天朝真的日益成为在国际上受重视的国家了……连外星人往纽约派个卧底都要扮成华裔,基努大人那一嘴外星中文实在是太华丽了!

至于影片题材,我烦躁地说:您贫不贫哪,知道了知道了我们知道了,连倪震他爹都说了一万多遍了,人类不停糟蹋呢铺地球大祸啦!

《非常人贩3》

这吕克贝松你让我说他啥好呢?整部戏就只剩下Jason Statham的一身腱子肉可看了。他跟乌克兰女小姐谈情的表情,就像王朔说的“让武林高手攥住了裤裆”。那小姐一脸洋洋洒洒的雀斑再一次让我领略了中西方审美观点的差距。你想看清她的五官,简直就像验色盲时从医生那个彩色斑斓的小本本上读出数字一样难。

IMDB的留言板上还净有人说她sexy,番薯难过得直要别过脸去,而我这个以追求皮肤无暇为毕生目标之一的典型华女,恨不能扑上去为她遮瑕。演到一半她终于掏出小镜子来补妆了,却是添点唇彩,谢谢侬扑点粉儿好伐?

《模范贱兄弟》

卖票的煤球小兄弟郑重其事地嘱咐我:“这是特别特别好看的电影,望你看得开心……”我确实从头笑到了尾,但是怎么笑得那么难受呢?全本电影值得笑完又笑的只有丹尼在星巴克矫情的那一场:

丹尼: 来一“大杯”咖啡。
店员: 啥?
丹尼: “大杯”黑咖啡。
店员: 您是说venti吧?
丹尼: 不是,我要大杯。
店员: venti就是大杯。
丹尼: 不对,venti是venti,大杯是大杯。实际上“tall”就是英语“大”的意思,“grande”是西班牙语的“大”。只有venti倒不是大,venti是意大利语20的意思。恭喜你,荣获三种语言的白痴称号。
店员: venti就是大杯。
丹尼: 嗷?谁规定的?费里尼么?你们现在收里拉么?还是都改欧元啦!

丹尼以为自己很渊博,结果事后他的律师女朋友说:“就你精就你精!没错venti就是20的意思,所以才叫大杯,因为大杯是20盎司的!”星巴克除了在国内成了装逼的象征,在美国电影里也饱受揶揄,为其平民味道和故意用外国话抬高身价的企图。好好的大中小不用,非来什么grande和venti,一会西班牙一会意大利,非驴非马。在国内的时候,每次叫了“小杯拿铁”,店员还非得扯着脖子唱一声:“tall latte——”我一贯很不服气,凭什么小杯倒是tall?好像“大杯”是grande吧,呃……我也有点记不清了,哪为国内的朋友帮我去喝一下试试。

这个网站解释得很清楚,星巴克的最小杯是8盎司的”short”,但只供应非咖啡类热饮,而且不在价格单上,除非你指名道姓地要“short”,否则你要small,得到的就是tall。

只闷不骚

昨天剩饭蕾跟我说,最近一段时间生活极规律,下班以后就是吃饭睡觉,十点就洗洗睡了,以看电视为主要娱乐,周围朋友都说她是“40+ female“,这原本是我们分类消费者的方法,不过用来开个玩笑,说剩饭蕾生活平淡,没有寄托。其实她还真不是顶闷的小孩,无非是工作累些,暂时休养生息。就算闷,也属闷骚。我真还不好跟人家40岁以上的妇女比呢,莫要提那些活跃在一线的女强人了,就连拖着个孩子的一般中年妇女,也比我活的精彩。有些一枝花的妇女,穿衣打扮都比我时髦数段,快马加鞭追不上。

我们这票在铁蹄下讨生活的“新女性“,口头禅就是:真不想上班了。可如果真不上班,做什么去呢?不嫌闷吗?因此都只是说说,每天仍是挂着两个眼袋上班去。我倒是真不怕闷的,多年来我的娱乐也就那么老三样:上网,看碟,吃饭逛街。现在后两样也渐渐式微了。

吃:首先年纪大了,吃不动各种希奇古怪的东西,坐不了肮脏敛败的小摊,自从家门口开了一个食街,更是不愿意出门。 同事见我白白胖胖的,饭量又不小,以为一定是个老饕了,经常要我推荐特色饭馆。我经常是一脸茫然地摇头,人家最后急了,问我:你自己总得吃饭吧?我答:家门口的饭馆。最近经常在7-11解决一餐,楼下副食店的小肉包子也百吃不腻的。如果能不洗脸就买回美味的吃食填肚,谁还耐烦穿戴了出去下馆子?舟车劳顿地好容易到了,没准还要排队等号,什么饭值当花这么多心血去吃呢。

商场还是要逛的,但是咱们北京,你也知道。统共没有几间像样的铺头,我又不够钱去国贸一层扫货的。至于盛传的那些淘货胜地,什么五道口,动物园,商务楼,我并没有那么耐心与人挤成一团拨拨捡捡,女人买衣物和化妆品,无非是想对自己好一点,过程很重要,应当与买菜有好大分别。因此我的选择就少之又少,非地铁直线可以到达的地方,基本上从不问津。

经常送我去机场的司机说:你不需要一个这么大的城市。说得太对了,我的活动区域,东至四惠桥,南至潘家园,最西到百盛,最北到华星影城(为着那块最大屏幕,已经好大牺牲,否则也就到盈科)。然后陪我去这些地方的人,不是C同学,就是X同学,换了别人,简直闷得要尖叫。

泡吧与打球,千万别找我。得空去趟动物园,并没企望看什么珍奇动物,看见狗熊扭做一团打架,已经笑到肚子痛,很满足。3块钱买一杯劣质咖啡坐在湖边,看众鸟在结冰的湖面上跳跳踏踏,心里认真觉得,如果有一件足够暖和的衣服,大约可以一直这么坐下去吧。

所以呢,每次当人们说起某事:“啊——那么闷,怎么受得了“,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资格去大惊小怪,也许最闷的那个,原来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