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身的奴隶

如何谈恋爱,属于那种绝不能跟前辈请教的事情之一。虽然男女关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是时代发展之快,价值观变化之大,让几十年前的经验几乎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不要说爹妈辈儿的,就连单位里痴长几岁的同事,光看身材脸蛋,合影的时候还能伪装姐妹花呢,可一谈起男女之事,身体里住的那个大婶就忍不住跳将出来,震撼你的人生观。

如果光聊天不往心里去,那么不同价值观的碰撞还是挺有乐子的。但人家可不是来随便聊聊的,既然输出了价值观,就指望你能点头称赞,从善如流。像所有的事情一样,凡是过来人,都觉得自己的经验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尤其是男女关系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儿,但凡嫁了出去的,甭管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哪怕一辈子只谈过一次青梅竹马的恋爱,都认为自己随时可以开班授徒。 

有时候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世情观念这个东西简直跟时尚一样,十年一个轮回。90年代的个性解放还没来得急开枝散叶呢,00年代就一猛子给复古回来了。又或者旧社会那种妾妇劲头儿一直也没有真正消退:女人嫁出去是一等要紧大事,20出头的时髦小姑娘没男友回家都得看老娘脸色;辖制男人是女人一生的事业,让男朋友/老公俯首帖耳是成功标志。也怪不得宫斗戏部部那么受欢迎,美其名曰影射职场攻略……别逗了,你们办公室都拿领导当皇上伺候着啊?宫斗戏的内核,就是在说明一个道理:权利貌似掌握在男人手里,但是哪个女人能用身体和手腕把男人玩儿得团团转,才是最有本事的大BOSS。而我们新时代的女性,竟然是从内心深处认可这种价值观的。

所以会有那么多人觉得管着老公的零花钱特别有意思;整个微博沸腾地讨论上哪儿找一个肯当街给自己系鞋带的男人;一边骂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一边用尽方法让他们的下半身失去控制……看到他们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兽性,就开心了。而且不是那种男女相悦的开心,是精疲力尽的欣慰,不用搞也在漫长的前戏中达到了高潮。

大家普遍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开放,标志是婚前性行为的盛行和处女数量的急剧减少。这种判断方法是简单粗暴不科学的。古时候还三妻四妾13岁怀孕生子呢,照这个算法我们大大地后退了好不好。事实上,小姑娘虽然从十几岁开始过性生活,但仍然传统地把性当成控制男人的砝码。买套性感内衣穿是献给男朋友的礼物,生气了别想上老娘的床,立功了许以他梦寐以求的某种姿势……男人都是动物,所以他们再厉害,也得栽在我们手上。

其实男人……真的没有那么如饥似渴好吗?即便是青春期的死宅小男生,也有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宣泄的渠道,憋不死,真的憋不死。把男人都看做困兽的想法,才是性的奴隶。不仅是对女性极大的不尊重,而且也是对身体的不诚实。拿性和男人交换利益,把自己当成什么了?就跟干这事儿你有多大委屈似的。你没有快感吗?你没有需要吗?睡一觉能给男人多大甜头啊?按道理说这事分明是男人受累女人开心吧,怎么说都是他吃亏。当然,如果整个过程中你只管殚精竭虑想着怎么让他缴械投降,那确实也腾不出功夫来享受。

就算你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女人也可以享受男人,或者偏要得了便宜卖乖。拿性来要挟男人,也是一个低端而原始的手段,最关键的是:它不好使。你心理其实也知道,现在的男人并没有那么苦,家里不做饭,外面有的吃。并不用什么非法渠道,满足自己并不是一件难事儿。有搞饥饿营销的,就有做有奖促销的。即便是坐怀不乱的老实男人,多少也有点自尊心啊,你又不是一代名妓李师师,凭什么一亲芳泽还得看脸色啊,闹个一次两次还算是闺房情趣,老这么干,爷长点志气不吃了成不成!

事关造人

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任何一种价值观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最妥当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忍不住地要将自己的经验推广给别人。其中大家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劝别人生小孩。

已婚男女升任父母之后,仿佛直接进化为另外一种生物,不再喜欢与人谈论天气股票车子房子,见到另一对夫妇,必问的一个问题是:“有小孩儿了吗?”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没有尽头的问题。如果你答“有”,那么整场会面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育儿研讨交流会;如果你答:“没有。”他们多半就会力劝你生一个。难道没有人觉得生孩子与否是一个很私人的问题么?首先,胚胎是性生活的产物,劝人要孩子或问人为何不要孩子,等于间接地关注对方的性生活,多么失礼;其次,你不能假设别人愚蠢到不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制造和抚育下一代,是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生不生、何时生,当事人早有规划,用得着你来指一条明路么?这甚至可能是一个十分危险的问题:如果人家已届育龄而没有孩子,不排除是生理上出了问题。这种事谁会跟外人坦白呢?当然委婉地告诉你:不想要孩子。

很多时候将自己的人生观强加给别人,无非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选择英明正确,可是如果幸福需要一再确认,这幸福还是有点心虚。不过我猜热衷于劝人制造小生命的人,不一定属于这种情况,他们是真尝到了为人父母的甜头,所以完全出自公益,怕别人因为无知而走宝。这种心情很像虔诚的教徒,死活也要拉家人入会,因为他们笃信皈依上帝之后才能升天堂,试想一家人死后如果漏了一个两个在地狱里,该是多么凄凉啊。

自古以来还有一种奇怪的理论,认为生个孩子有利于促进夫妻感情和家庭的稳定。前一点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所以很多夫妇都选在跟对方渐渐无话可说的时候生孩子。但是指望用孩子拴住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跟认为长得丑的男人就不花心一样,是毫无逻辑的一厢情愿。

婚姻幸福与否与其实和孩子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些人硬是认为没孩子的夫妇就不够恩爱。怎么就不能是因为人家太过恩爱,而不想让孩子改变现状呢?我认识一对夫妇,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生活优越,每人年薪百万上下,他们一早对外宣称不要孩子。大家一致认为是男方花心,早晚会有一天甩了老婆,因此才不想有孩子来当绊脚石。这个想法真好笑,在这个收入区间内,离婚最大的绊脚石不是孩子而是赡养费啊。也许该夫妇的生活表面上太完美了,大家情不自禁地要替他们想象出一个阴暗面,才能获得心理平衡。正如我们从小就听说:越有钱的人烦恼越多,其实是不正确的,那不过是穷人的一种自我安慰:有钱人的烦恼的确跟我们略有不同,但并不比我们更多。

R级电影的教育意义

s1883860

我想电影采取分级制度的主要原因,一来是不想小朋友们过早知道太多真相,二来是不想小朋友们有样学样。划为R级或者PG18的,不一定光是拳头加枕头,也许是粗口和不良意识。18岁以下的孩子还没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暂时不能给他们看颓废灰暗的人生,或者知道好人居然也可能没有好报。其实这有什么的呢?从上幼儿园我们就大概猜到世界不是公平的。

我国没有电影分级制度,所以干脆要求所有的电影里,邪恶都不能战胜正义。警察可以被杀死,但是罪犯不可以逍遥法外,以至于十部香港黑帮片有八部到大陆公映要改结局。其实有时候做一个天真的人更危险。比如一个丑孩子,从小被家长夸成一朵花,沾沾自喜惯了,出去让人一个窝心脚踹回来,岂不是更伤心。

至于电影里那些打砸抢的暴力血腥镜头,我觉得很难说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小朋友会模仿洪兴帮马仔抄起西瓜刀互斩吗?还是会模仿超人将内裤外穿在墙头飞来飞去?好的励志电影一样可能有坏影响,即便他们都忙不迭地打上字幕:剧中演员受过专业训练,一切动作不可轻易模仿。

有时候我觉得看R级电影,还更有教育意义。因其血淋淋的场面十分具有醒世功能,效果简单直接如同麦太教育麦兜:有一个小朋友不孝,后来他死了。举个例子来说,从小就经常听大人说,不要把头伸出行驶中的车窗,到处贴着警示贴,交规也有考,我深知这样做的危险在哪里,但是从来也不当回事,一时探头出去东张西望,一时跟后座同学嬉笑打闹,有时还举着相机探出半个身子去乱拍。直到我看到这部叫《11:14》的电影。剧中一个情节,说一伙不良青少年,深夜醉酒(可能还嗑药)飙车,在城中呼啸而过,车是一辆玻璃窗可滑动的van仔,坐在后座的男孩尿急,拉开裤子掏出小鸡鸡就往窗外扫射,恰逢急转弯,车窗失控大力合上,一声惨叫,鸡鸡马上不翼而飞。

我虽然没有那个器官,看完之后仍然面无人色,从此坐在行驶中的车里,再也不会把身体任何部分伸出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