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长记性

我们经常说“你这人怎么不长记性呀”,其实这句话就没道理,智慧、皱纹、肥肉、白发、黄褐斑……什么都跟着年龄长,唯有记性,一定是越来越差劲。越活越混蛋的人倒是有的,但是岁数越大记性越好的,我还真没见过呢。

小时候我记性特别好,除了正经课本读不下去,其他旁门左道都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那时候又没有互联网,闲书有限,每看一本,都有痛惜的感觉——这样快就看完了。看无可看的时候,就想拿起一套金庸来重读——不行啊,都还没忘记,尚记得对白呢。我妈正相反,她记性不好,一本小说,今晚睡觉前看到一半睡着了, 明天拿起来,根本不记得看到哪里,她又不肯夹书签, 所以仍旧从头看起,我真羡慕她,永远有书看。
大概是报应,我长大后,记忆力退化的比别人更快,人家都开始用逻辑思维,我仍吃力地凭感觉把画面生记下来,日后非得重演此情此景,才得恢复记忆。其实这这样做也有科学根据,最近看新闻,洋人研究出记忆力跟姿势有极大关系,比如说,如果你想回忆求婚时发生的事,首先要单腿跪下……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做几何题,人家聪明孩子,一眼就能看出透视感,我在考试时还得把卷子翻转过来扭着脖子看——老师监考的时候一望而知谁脑子慢。

我现在越来越象一个老年痴呆的狗熊,西瓜棒子芝麻一路的丢。经常是想到厨房拿一杯水,站起来就忘了要干什么了。 对于一些年深日远的事,不记得前因后果,只留下一道疤。比如不记得怎么在水里遭过险,但是一闻到游泳池那种漂白粉味就发抖。。。我总是宁可信其有:既然我这样畏惧一件事,一定是吃过苦头的,千万不要再试炼自己。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个现年58岁的老员工,状告前雇主IBM,索赔500万美金。5年前他因为访问色情网站遭公司解雇,现下他在诉状中说:1969年,他在越争中看到好友阵亡,受到重大刺激。此后,他经常访问网络聊天室,以缓解心理压力。

这位还说,是那段心理阴影让他变成“性爱狂”,当互联网出现之后,他又成一个网瘾者。因此根据美国有关残障人士的法律,他有权获得保护。

咦?心理阴影原来也是残疾呀,那我也应该得到很多赔偿。自小家长就没拿大灰狼吓唬过我,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这么矫情法,在咱家也就罢了,以后到了社会上,肯定乱棍打死——当然后来我发现,矫情的人都没死,但一早已经认定社会是个怪兽,一切要自负盈亏,无论被谁欺负了,都休想回家找到安慰,爹娘的口头语是:他怎么不欺负我?还是你贱招!

我不知道你是怎样长大的,但,看在童年阴影的份上,原谅我这个不天真的人吧。

“东北硕士”车队

订的沙发终于到货了,为了省点送货费,打算雇一辆小货车去取货,上网查黄页,发现一个有趣的广告:东北硕士车队,拥有经验丰富的G牌司机(均是硕士毕业的东北人)。

第一反应是好笑,挨得上吗?标榜东北人,还勉强可以说:北方人豪爽实在,印象中北方汉子又比较彪悍。但是硕士算个啥卖点?驾驶运输、担担抬抬这种粗活,恐怕学历越高还越不可信些。

国内辛辛苦苦念的高学历,在国外得不到承认,许多人被迫改行做蓝领,虽然能养活自己,但想起来,也不是不糟心的。就象改革开放初期,小商小贩开始先胖起来,知识份子酸溜溜地说:我们堂堂教授,还不如卖茶叶蛋的。。。

知识当然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为身份拿着个劲儿,就不必了。读个书就比别人高一等?也未尽然吧,不要说在人家地盘了,现在硕士在国内找工作也不见得很容易,大公司更青睐闪闪发光的工作经历。我认识一个人,随便在北美小镇念了个MBA,回来就雄赳赳开了天价找工作,屡屡碰壁,人家推辞你反更容易了:sorry啊您over-qualified,好赖话都听不出,还在沾沾自喜呢——找了半年也没消息,最后只得自降身价。

全硕士车队?我倒觉得这已经进化成一种幽默——硕士怎么了?我就乐意给人搬家,吹呀——人没有自嘲是不行的。

许你恶心,就许我吐

一年一度,又到了大家骂春晚的时候了。我其实怪同情骂春晚的群众:都是陪着爹妈守岁,不得不看。节目光是难看也就罢了,还老打着“照顾大众品位”的旗号,这不是公开侮辱群众的智商嘛。

我没怎么看春晚,但是喜欢去网上看看大家的评论,群众们刚被涮了一晚上,气愤愤地抱怨不好看,难得大家众志诚成抨击一样东西的时候,总有些人跳出来,做好做歹地说:“搞这麽一大台晚会多不容易呀,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已经很辛苦了,众口难调,大家还是厚道点吧。”

每次听到这种话,右手都蠢蠢欲动,迫切需要抽此人一大嘴巴,直忍到整条臂膀隐隐作痛。装什么小鸭亭呢这是?又没涉及政治种族与宗教,一台文艺节目而已,各抒观感,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还不能说了?付出了努力就不许批评?杀人放火一样也劳心劳力,还担了莫大风险呢,依着你杀人犯不但不能抓,还得发奖金犒劳(再不CJ地说下去,强奸犯付出的更多。。。)

文艺作品,但凡有人肯评论,就已经是胜利。关厚道不厚道什么事?您一边看丑化民工的群魔乱舞,一边还击节叫好,这才是品质问题你知道吗?而且,通常那些喜欢在网上劝人“厚道积德”的人,生活中只怕都不是什么厚道人。每隔几个月,就有人在我的blog上留言,“看的真过瘾呀,我就说不出这么刻薄的话~~~”您管装您的丫挺,净等我给您出气了,瞧把您厚道的。

我真的不太在意别人骂我,白纸黑字写出来:“我最看不上YK说话那个调调儿。。。”人人有好恶,先别提我这没人缘儿的。就贵为天后,也未必人见人爱吧?况且这爱又不能当饭吃。或者干脆直说出来也好:“我不象YK,我可是一个千古厚道人”,免得一直憋着,导致便秘。不知多想表白心迹,又怕姿势不好看,只得数落人家:“何必这样批评别人?做人要宽容些。。。”以为这样就能反衬你高尚?头脑未免也太简单了。

最要不得的,是那种拍人肩头唤小鬼的讨厌姿态,跟你很熟么?你知道我平日怎么做人?我也不犯着跟你这种智商的人解释。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你恶心你的,我并没干涉,吐都不让人吐,也太霸道了吧?而且,我尚且比你有公德心,不管恶心得多紧要,我仍自律地吐在自家的马桶里。小朋友,你呢?

每次看到一条很“厚道”的留言,我都替该同学捏一把汗:千祈不要去天涯发帖啊,又或者,人家已经是被闷棍打了回来的?地球上的blog太过粗俗,你还是回火星去吧。

牛二不免费

我正在焦头烂额满世界找二锅头的时候,看到一北京朋友的msn名字:“VODKA+ ORANGE JUICE”。真想抓她过来爆打一顿。在北京,放着遍地的红星二锅头不喝,没事喝什么VODKA,还屙乜嘢烂煮(典见麦兜故事第一集)。。。

人就是这点贱。在北京的时候,我也经常假惺惺地喝龙舌兰——二锅头好是好,就是不大适合净饮,刚呷一口,就想大鱼大肉花生米吃。以前跟客户吃饭,为了怕姿势难看,老伪装酒精过敏,有次客户请吃海鲜,大家吃到酣处斛桄交错,只有我用矿泉水送螃蟹,郁闷得直想撞墙而死。

其实我近年来都很少喝二锅头,要在很年青的时候,人与酒都性烈如火,坐在学校的操场上,一人一瓶小二,即时可以将所有烦恼溺毙。听说我儿童时期,喝点酒只知道坐在角落嘻嘻笑个饱,从大学开始改了习性,一喝多就哭,哗哗流着眼泪,随便薅着谁的衣领子就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也不嫌肉麻,妈的,我那时候多真心啊,可惜掏出来给谁谁都不要。

大概还因为那时候穷,小卖部也只得二锅头卖,配一袋五香花生米。后来自己出来赚钱,手头稍一宽裕,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一时龙舌兰,一时白兰地,兑了雪碧兑绿茶,只求喝下去有点晕陶陶就好,二锅头那种惨烈,喝下去直接烫到丹田,仿佛“一颗子弹打中我胸膛,刹那间往事涌在我心上“。。。太多情绪积压在胸口,一把年纪了,可怎么招架得起,还是让我麻木不仁地过一生吧。

大概是多伦多太冷了,零下30度的天气,又让我蚀骨地想念起二锅头。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最害怕动不动红地洒金的中国风,才来了半年多,马上变成了传统卫道派,恨不能买了纸墨亲手写挥春。出去办年货,唯独买不到二锅头,后来在网上查到,因为安省酒类要专卖,华人超市不敢摆出来,只得找店主悄悄问,然后裹着报纸鬼鬼祟祟地从柜台底递出来,盛惠现金12加元,像煞毒品交易。

可惜是牛栏山牌。听说有些本地的酒类专卖店LCBO也有的卖,倒是正宗红星,不含税34加元,一来确实有点舍不得,二来,二锅头本身喝的就是一个粗糙劲,拿腔拿势地尊贵起来,不免又有点装B了。

想起咱们泥总讲的一个笑话来:话说顺义附近一饭馆,挂出了“牛二免费“的促销招牌,路过有位缺心眼的客人,姓牛,家里行二,大喜地掏出身份证要求免单:“不信您验,不信您验,真姓牛。“饭馆服务员一翻眼珠:“是牛栏山二锅头免费好不好——“

谁能想到还有花12加元买瓶牛二的日子呢?怪不得马三立说:发了财,我买被和,买烧饼,我吃炸糕——下次回中国,顿顿二锅头伺候着,谁也不许拦着我!

天上人间

最近看到人议论亦舒,说她近年来人生观世界观变的也很厉害。当初住在香港的时候,百分百的港人本色,别看留英回来,开口闭口刻薄洋人,从北美小镇回来的人一律钝、土、胖、自以为是,女主角誓不同洋人走,因“吃不吃都一身臊“,连混血儿也一并打闷棍:“炎黄子孙都死光了,我小囡要同杂种夹在一道 “。。。然而自从她定居温哥华,加国的月亮就开始圆了起来,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直逼人间仙境,港人恶浊不堪,只挂住吃穿赚钱。连在加国出生的二代移民,也更聪明、灵透,既有洋人的豁达开朗,又比土生土长的华人更不忘本,性格可爱的不得了——怎么可能一边倒?兼具优点的同时,必定也带着双方的恶习。

不过看小说的人也太肯入戏了。老太太都不再是政府新闻官了,你管她什么立场呢。在哪处生活,就觉得哪处好,在我看来简直是莫大的智慧。客居也是居,你也不为她想想,一边住着,一边嫌弃着,算什么呢?

大概还是与读者的个人立场有冲突。打从在国内的时候起,我就怕听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国?其实他们并不真正想知道原因。专侯你说出“生活好“、“环境优“、“社会稳定“。。。等理由,然后摇头:未必吧。。。也不是吧。。。到得这边,与祖国人民一联系上,又是老一套:怎么样?习惯吗?失望否?怎么回答都不是,说外国不好,显得自己不知足;说外国好,等于在炫耀,像没见过世面的轻骨头。其实国内好还是国外好?这个问题还值得讨论么,除非你是十年前自小山沟移民出来的,客观地说,应当是各有利弊吧,看你追求什么,总是有得有失,此事古难全。不过人总是不甘心,去还是留,正因为自由选择,所以更加患得患失,拼命想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非听到对方受苦,心里才有劫后余生的踏实。

我则比较虚伪,通常是和国内人说国内好,和国外人说国外好,投其所好,都是真心,就像交朋友一样,聊天的管聊天,逛街的管逛街。好在偏执狂是很少的,我说过,觉得外国哪哪都好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十多年前自山沟里直接进入西方世界;另外一种,就是寻求政治避难来的,如查里公司的伊朗佬,等于直接从白区来到苏区,这天就别提多晴朗了。其实我很艳羡他们,活在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里,得其所哉,理应是很快乐的吧?但苦日子过得久了,心中一股愤懑不平之气,永远郁结在胃里,连吃一杯茶,看一场戏都牵扯到政治问题。背着这样的枷锁做人,移民到火星也不管用。

只好祝他们快乐,祝求仁的都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