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政治了,还正确个屁呀

《24》第六季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连我这样一贯地蒙住双眼假装看不见剧情漏洞的铁杆粉丝,都感到难为情。但是你想让编剧怎么办呢?地球上实在已经没人能与包小强为敌了,即便是他丧心病狂的老爹包菲腊。老爷子铁了心地要带着外孙子投奔中国,反复地说着:“那里是未来,是希望,是未来十年世界的中心——”我们即便感激他的盛情,也不禁笑喷了出来。

不过剧中仍有若干我喜欢的情节,比如在危机时刻,例牌从上头派来一位自以为是的混球,CTU发现内奸,混球第一个建议从穆斯林小姑娘查起,这下可犯了美国人的大忌,大家群起痛斥他种族歧视。该混球说:“外面阿拉伯恐怖份子正在爆核弹,我们办公室出现内奸,先查穆斯林同事这不是RACIST,这叫COMMON SENSE。”

我简直不能同意得更多。

我还不至于天真地相信世上没有种族歧视这回事,只是我对“政治正确”这件事实在已经厌烦到呕。光嘴上不占便宜,就能解决问题了么?恐怕正是心里先存了偏见,说话的时候才格外地赔着小心,免得一不留神把心理话说出来得罪人。

这次的美国大选真诡异,较出风头的几位候选人都有噱头,不是非裔便是妇女,如果那位爱德华是残疾人,这戏恐怕就更好看了。人家美国人选总统,不关咱们的民生,不外乎看个热闹,这未免也太热闹了——大家对候选人的身份格外感兴趣,这比血淋淋的歧视更令人气馁。尊重人是应该的,但也不必因为她是妇女,才特别地赞赏她。

许多人可能认为希拉里若是赢了,全世界的妇女与有容焉,这是希拉里的一小步,是妇女届的一大步——我对此并不抱多大希望,就像我用不着章子怡代表我走向世界。要真正改善妇女地位,还得寄希望于科学家,但愿他们有一日能改造基因,男女轮流当班生孩子,你管养你的,我管养我的。

坦白说,男女现在确实尚未平等。但与生活中其他荆棘相比,这并不算一件大事。相貌、智力、贫富、运气……人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我之所以未能在事业上做出成绩,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懒散、软弱、不善逢迎,聪明又不够使,大馅饼也没能掉在我头上……但是这些烦恼并非妇女专属,千千万万的男人和我一样被踩在社会底层,找谁说理去?

至于工作岗位上的性骚扰……同学,你以为长得好的男人没人调戏么?我对抱怨美貌影响事业的女人充满了不信任,她们天真地以为只有她们所到之处有男人。这年头,大抵不需要倾国倾城才有资格被人吊膀子。谁年轻的时候没遇见过几双色眯眯的眼光、不怀好意的邀约,甚至不需要扮烈女大嘴巴搧过去,装看不见也就是了。我还不信有谁能逼得你山穷水尽,大不了换一间公司从头来过。如果真能干到一定地步,上司也不舍得拿你当花瓶使。陷阱不是单为女人凿的,专等虚荣的人跳下去。

最近《色戒》又被美国女性影评人协会(WFCC)评为07年度十大耻辱影片,因为女战士王佳芝居然胆敢爱上汉奸,实在是对妇女的污蔑。同时获选的还有欢快温暖的励志歌舞片《发胶》,原因是尊屈伏塔扮成胖女人丑化妇女形象——等等,胖子怎么就丑化妇女形象了?歧视妇女不行,歧视胖子就行了?

愿意的话,这种罗圈架可以永久性地吵下去。控诉人“政治上不正确”简直太容易了。他妈的都政治了,还正确个屁啊。

放过我吧

今年还号称多伦多XX年来最冷的一年呢。前一阵气势汹汹地下大雪,我穿得跟头白熊似地站在街上看热闹。什么样的天气都有勇士开车出街,四驱车也纷纷陷在路边,司机纷纷举着把小铲儿从车里爬出来,吭哧吭哧铲雪……后来发现他们也不过是去买菜,何必呢。

据说这雪是从德克萨斯来的,我地理知识不太好,总习惯性地以为所有的寒流都来自西伯利亚。这两天不防又热了起来,我穿着单裤单衣薄大衣,坐在车里还嫌热。一路关暖气、开窗户、最后解开安全带脱大衣……回家一查天气预报,原来改当日摄氏21度。这是他娘的什么冬天?简直像回到了我国东南沿海城市。

我想起有一次,也是这个时候,出差去珠海,开完会陪我们同事逛商场,一进门就被小姑娘拦住了推销羽绒服。我也觉得在珠海穿羽绒服有点小题大做,也许是图新鲜,你管人家呢。我们同事不干了,堵着花车问:“你们这儿这么热,什么时候能穿羽绒服?”

促销员说:“天冷的时候贝。”

偏偏我们这同事是一轴人:“我现在就穿一西装外套还热呢。”

促销员:“那就比现在更冷的时候穿贝。”

同事步步紧逼:“昂?现在都一月份了,你说,你们还有什么时候最冷?多少度?”

小姑娘都快哭出来了,放过她吧,每天有多少人跟我们推销无用的商品呢,可我们同事就是想不通:珠海人民就穿羽绒服,那哈尔滨人民可怎么办呢?

其实越是热带的人越怕冷,后来过海去香港,只有比珠海更热,街上也经常有本地人穿得像只小面包,羽绒服也有人抢购。过去还经常听说香港圣诞节冻死人,我知道哪里都有人饥寒交迫,但是听上去仍然觉得怪异。也许热带人民心理生理都对寒流没有准备——要不然怎么叫“冷不防”,又或者只是图新鲜,穿腻了短裤花衬衫,巴不得有机会可以置办冬装,煞有介事地穿起来。

查理有个同事,迷上了哥斯达黎加姑娘,搬去与哈尼同住。他说才17度当地人民就帽子手套全副武装,偶尔山上飘点小雪花,全国人民都跑来朝圣。

大家艳羡不已地听他说当地的风土人情、美丽沙滩与身段一流的姑娘。然后,一名同事咽下口水问:“SO,哥斯达黎加人民,度蜜月都喜欢去哪里?是不是也兴去加拿大看看大雪挨挨冻什么的……”

死于纠结

我觉得如果我有一天死了,墓碑上应该写着:此人死于纠结。

上个月为买一台电视,差点没在电器商场转到胸闷恶心:买PLASMA还是LCD?买此牌子还是彼牌子?买40吋还是50吋?有人可能说:你还是没钱,否则拣最大个儿最好的搬走不就完了。。。。我确实没钱。在有限的预算内,买到最物有所值的东西,真是极难的一件事。

因为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最好的东西,甚至也没有最适合自己的:因为很少有人百分百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兄弟,人是会变的。

我曾经也以为,我所有的烦恼都归结为没有钱。有朝一日大爷有了钱,见什么买什么,想都不想——这是典型的没见过世面的穷人想法,就跟贫农兄弟们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中南海,猪肉熬粉条子可劲儿地造。怎么可能呢,我现在不过是买个电视,就纠结成这样,真有了钱,买那架飞机?买哪艘船?买哪个公司?简直要堕入痛苦的深渊。

这跟人的性格有关系,更跟商品的发达有关系。选择一多,人就烦恼。都像前苏联解体的时候敢情省脑子,没啥说的,砍了树来换土豆。5岁的时候,有5分钱就好去买冰棍儿了,有什么可选,不外乎奶油小豆巧克力。雪糕只得一种。现在站在冰柜面前,直想哭。

YUN同学在MSN上碰见我,永恒的问题是:哪一只粉底好?我尽量说出对每一种的印象,她最后焦躁地问:那到底是买哪一只好???其实,你同样需要层层拷问自己:买粉底液、粉底膏、还是买粉饼?买湿的、干的、还是干湿两用的?珠光的还是亚光的?保湿、美白、还是护养的。。。。

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我们这些又贪婪又鸡贼的人,早晚都死于纠结。

恰到好处

查理公司搞一年一度的圣诞爬体。老板要求要“盛装”出席。我去年出席过一次,知道其实在他们公司,“盛装”的意思就是:请勿衣冠不整。别HIP-HOP着来就行了。至于西装礼服ONE-PIECE小黑裙。。。。。。可别吓我们,您老是要去奥斯卡颁奖么。

他们唯一的一位女同事,是俄罗斯人,今年才刚进的公司,没有经验,不知道这个”盛装”怎么把握。但平时冷眼看着大家的扮相,大概也心知不会隆重到哪里去。首次参加公司重大活动,既不想失礼,又不想过分,纠结了很久,终于在晚宴头天问查理:你老婆打算穿什么?穿不穿裙子?穿不穿靴子?

看来是真逼急了。

我其实挺理解她的。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很苦恼。我来的时间不长,不过鉴于加拿大质朴的民风和他司的一贯风格,知道这种场合要低调过低调,最安全是以天长地久闷煞人的黑衣人造型出现。淡妆总是要化的吧?似我们这种长相,化妆是对别人的尊重,何况西人馆子昏暗的灯光下,白惨惨一张脸,不嫌阴森森么?谁知道在座所有家眷,竟然真就没有一个人打扮——相信我,真的不是裸妆,而是素脸,一律长裤、披着开襟毛衣就来了,头发也没有刷松或者夹起。真险,我抹一把汗。

我猜他们这女同事,穿了半年的牛仔裤,心中该有多少恨啊,好不容易公司搞爬体,终于可以花枝招展一下,但又怕做出头鸟,所以想拉我下水——我何尝不想成全她呢,可惜天冷,我穿半截裙子又实在不受看。于是抱歉地说:穿短裤行不行?我穿靴子还不行吗?反正都是露一截腿或者袜子出来,不是一样嘛。你尽管让她穿裙子好了。

说完才想起,她。。。不会。。。穿晚礼服吧。。。

结果当晚她果真就穿了一件头的裙子,不过是有袖的黑呢裙,不算隆重。其他家属们倒是约好了似的,齐齐换了裙子。唉,做女人真难,既不能漫不经心,也不能用力太过,全靠暗中使劲儿。

爬体第二天我们去COSTCO,我抱怨停车场太挤,车位简直像华人超市门口一样难找,查理说喜欢COSTCO的车位宽。我大言不惭地谄媚道:“车位宽?对你有什么好处,您趴车技术这么高超。。。” 车里有一段真空般的沉默,我问:“别人这么夸你难道不受用吗?”

查理说:“受用极,但我要做出一副不当回事儿的样子。”

我说:“错。你应该做出一副很受落、又强自按捺着不表露出来、但终于又被对方看穿一点点的样子,这样吹捧的一方才有成就感呀,这便叫做互相给面子。”

这下连我都觉得,做人原来需要比梁朝伟更大量的演戏。他只需要似笑非笑地朝斜前方45度角飞一个幽怨的眼风就OK了,我们如果只管这样风骚,会死人滴。

预告片

要说像我这样谨慎的人,想骗我上个当可真不容易——我指看电影。

我是拿看电影当大事办的人,即便只是在17吋电脑显示屏上看,我也要关灯拉窗帘、准备好零食汽水,一切就绪之后才按“开始”键。中间最忌讳走来走去,连去个厕所都要暂停播放。这样聚精会神地浪费生命,当然要浪费得有价值。我决定看一个电影,要经过反复考核:要我喜欢的故事才看,要我喜欢的演员才看,要我喜欢的导演风格,听不懂的不看,IMDB评分6以下的不看——影评不敢全信,最好给我看预告片。难过参加大公司的面试。

不过即便这样,仍然看了不少烂片,至少我不喜欢。比如去年的《THE GOOD SHEPPERD》,难得的卡士,独特的题材,我在电影院里连看了几次预告片,真精彩。然而当我看电影的时候,却差点被闷死——原来几个精彩的镜头,已经全在预告片里了。

后来看《THE HOLIDAY》,卡梅隆迪亚兹就是一个做预告片的,才明白原来这跟广告公司拍个方便面广告没有多大区别,剪辑好了,镜头切换闪烁间完全可以跳出莫须有的牛肉大虾西兰花。。。电影是电影,预告片是预告片,二者的好坏没有线性联系。

所以现在我看预告片,就小心得多了,在电影院里看《AMERICAN GANSTER》的预告片时,觉得仿佛还蛮酷,但我马上深刻地意识到,这个片子大概也只有这几个镜头有气势,至多找张原声碟来听一听吧。

可是我还是爱看预告片,就像人家看电视剧,我爱看插播广告一样,无论正戏开场拖了几多时间,我都不烦躁,看得津津有味,好看的预告片,让我对电影充满幻想,不好看的,也不过一分半分,讨厌也有个限度。不会浪费我100分钟的时间与感情, 我巴不得他们卖一张电影票,连播120分钟的预告片。

其实一切长久的承诺都令人不安,万一失策,代价太大。一签几年的租约、大包装的产品、供职十年才给的福利、喝杯饮料就要求结婚的男女……最好有权利没义务,随时拉着弓箭步,如果附加条件太多,您大爷的,干脆自己收着吧,我也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