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

前几天跟朋友吃饭,他跟人介绍我是“微薄上那个愤青儿”,他这么说大概也就是图省事,并没真的要给我贴个标签,但我疑心也许真就有人是这么看我的,就好像著名华人女作家黄佟佟说有人觉得我“女权”一样。有些事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也不管是否符合实际,都是硬要栽赃给你的。哪怕你其实什么都没干。

我是愤青儿?我连日本都不反,国事也不谈,每天除了吃就是穿要么就是听音乐看电影,还不看欧洲文艺片,毕生与之较劲的也不过就是乱扔垃圾的、公交上用山寨机放音乐的、在电影院聊天儿的。我还可以再无聊、再庸俗、再软蛋一些吗?难道就因为我没张罗着救猫救狗,没转点儿XX活佛慈爱基金的,就变成愤青儿啦?

其实我心里约莫知道是为什么。我厌恶很多人很多事,虽然没有说出来,但那种厌恶恐怕都不仅仅流露在眉梢眼角。在这个星球上我快走投无路了。这副对人类厌倦透顶的残躯上就是再生出两只触角来恐怕也难以和他们沟通了,所以才选择在大多数事情上闭嘴闭嘴闭嘴。我跟你们这些不肯讲逻辑的人咋说理呢?我特么跟你讲道理,你特么跟我谈感情,而且这感情还是拙劣地表演出来的。

我对任何观点都没有意见,只要有论据——甚至没有论据都成,你就跟个五岁小女孩似的坐地上乱蹬腿儿哭天抹泪:什么嘛,人家就要这样嘛~~~你拉下脸来不打算讲理了,也算是一种态度吧。但是你动不动庄严地摆出一堆论据,而这些论据一来不是事实(或不见得是,反正你也不关心),二来跟论点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可就不高兴了。咱们也念了那老些年书,有的都念成硕士博士了,还位高权重挺有社会影响力的,可不带这么丢人的了。

噢,说起随地乱扔垃圾的,他们有三种:一种人隐隐知道乱扔垃圾不对,但实在懒得去找垃圾桶又不愿意拿手攥着,偷偷摸摸扔了心还有点虚;第二种人素质低下全未开化,理直气壮认为这把纯天然的大鼻涕不甩在地上甩在哪儿?最后一种人懂文明讲卫生,捏着鼻子说我也分地方的,你看我们家也收拾得特干净,我就是瞧这儿脏我才扔的。

值最多大嘴巴的就是这第三种人。当然我只是在说扔垃圾。

谁是你的崔健

1. 谁是你的崔健?

自从收到一封“伪娘集锦”的邮件,番薯就闹着要看快男,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播出。结果有一个星期五无意间换到芒果台看到了。将近决赛了,台上当然没有特别像女人的,但是也没有特别像男人的。想起我们小时候,忽然就有种很幸福的感觉:随便打开电视,看见一个小伙子裤管挽得一高一低地唱一无所有,他叫崔健;随便去看一场什么中学生歌唱比赛东城区预赛,就看到一个戴眼镜长得像少年列侬的人出来唱什锦菜,他是窦唯……而我们当时还一点儿也不知道自己正生活在传奇诞生的时代。 当三杰和唐朝出来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呢。

我叹一口气说香港的音乐不行了。番薯说台湾的也不行了。我说其实英美的也不如以前了。现在全世界被两种音乐占领着,一种是说唱乐,另一种叫”INDIE”。我的天,一切唧唧歪歪阴阳怪气的都管自己叫INDIE,听一两首还蛮有趣,听多了就烦得想撞墙。但也不能排除是我们渐渐老了,接受新事物很吃力,或者根本接触不到某些新事物。番薯问我:“孩子们现在都听什么歌?”我羞愧地说我并不认识20岁以下的小盆友。

那么你,如果你今年22岁以下,请你留言告诉我,你都喜欢听什么歌?谁是你的崔健?谁是你的罗大佑?谁是你的U2?

2. 硬盘上的电影很多,要看的时候少一部

俗话说女人有一柜子的衣服,要穿的时候总觉得少一件。对我来说硬盘上的电影也是这么回事儿。下载的时候不是没花心思调查,都是千挑万选评分高口碑好,自己向往已久的电影。但是每当坐在沙发上拿起遥控器面对长长的文件名单,一定会陷入选择困境。有的电影甚至会被一拖再拖直至剩在硬盘上成为思想负担。

早知道就应该下载一个看一个。但对于我们这种囤积狂来说,怎么能允许硬盘空着呢?

3. 一切都是假的
最近我跟番薯讨论任何生活琐事,最后都会莫名其妙地上升到虚无的哲学高度:到底什麽是真的什麽是假的,什么叫对什么叫错,啥叫清醒什么时候在做梦。。。其实就是从庄子那会儿到MATRIX一直在讨论的那些问题。您说我们这究竟算真爱呢,还是有病呢,还是其实已经无话可说了呢?

4.最后播送一则寻人启示:金陵晚报的编辑请注意了,您寄稿费的地址有变,请速联系我bukaopu@gmail.com, 谢谢!

就这!

e5b18fe5b995e5bfabe785a7-2009-11-03-e4b88be58d88014547

MJ的演唱会纪录片,叫《This is it》,你可以翻译成《就是这样》,也可以翻译成《到此为止》,非主流可以翻译成《就酱!》,河南人可以说“就(3)这(4)!”

我和番薯之中,他是正经的MJ歌迷,至今家里还收着MJ的黑胶大碟、对比利金的每一个动作都记得一清二楚、小时候关上门在家里苦练moon walk那种(当然练没练会是另一码事)。这也不算什么狂热粉丝了,那个年代的男孩子谁没这么干过,就好像谁没拿手劈过砖头谁没迷过双节棍(不是周杰伦那个,是李小龙那个)。不过想象起来还是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尤其当我看到番薯那一条顶MJ仨的大腿,我不禁对他的狂热和执着肃然起敬,这难度未免也太大了。

而我,是那种平庸的一般群众,看过MJ几只最著名的MV——除非你是90年代出生的,否则谁会没看过MJ呢?看完了目瞪口呆一下也就完了。结果倒是我主张去看《This is it》,一个那样伟大的时代结束了,总得去致敬一下。

看完我就知道我错了,根本没有什么“他的时代”这一说。这人根本不能算个偶像、巨星,流行曲之王什么的,我简直不相信也会有那种粉丝用标准家常语气亲昵地说:我们家米高如何如何……这也是你说的?我不信教,不相信什么上帝耶稣附体之类的,但是MJ怎么说也得是吕洞宾二郎神这档次的吧?太可怕了,这种嗓子、身材、才华、气场,怎么可能同时长在一个地球人身上,最起码也是个变种人。他那身行头,除了他连超模穿出来都是灾难;模仿他跳舞,再利索也是马戏团的;谁翻唱他的歌都成了卡拉OK(也许《heal the world》可以幸免)。这种人,根本跟这个世界就没什么关系,他整容没有,他娈童没有……还有关系吗。

MJ最狂热的粉丝都坚持说世人往他身上泼脏水,他们不仅像我们一样承认他的能力,还把他评为思想道德先进模范:热爱环保、热爱慈善、善良、单纯、圣洁。尤其是那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有这样清澈的眼睛的人,心里怎么可能有一丝肮脏?怎么就不可能啊,眼睛亮不亮是天生的,恩,当然后天还得保护,不近视,没血丝,少熬夜,疲倦了点眼药水……这跟人性有什么关系呢?哦,我知道了,人同野兽的区别就是,人有道德底线,我们要想毫无心理负担地喜欢一个人,就必须得把他塑造成十优生,否则就连自己的人品都连累了。可是这种顽固的道德底线,到了随地吐痰买盗版碟加塞儿买东西的时候马上就神奇地消失了。

可是我们不了解他人,尤其是这种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陌生人。你看到的全都是别人通过影像和文字灌输给你的。《This is it》中,除了歌舞彩排,MJ少许的后台片段给我这样一个粗略的印象:脆弱、偏执、心智发展不平衡、性格古怪、非常自恋和情绪化,一个有强烈自信但又没有一点安全感的人,一个很硬核的教徒,整个团队的人都尽量小心翼翼地哄着他,温和的人也不见得就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也许咱们国家文艺界特别爱强调“德艺双馨”这回事。但是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奋斗了一辈子,如果我们最后对他的最高评价就是:您是一个好人,那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

我没法得出信上帝就肯定善良的结论,每个人对“好人”的定义也都不同。我只是觉得,对MJ这样一个在地球上生活了50年的外星人,说什么都是白搭。也许他需要很多很多的爱,但是这东西我们给不了,我们至少能做的是对他的专业给予最大的肯定:MJ,你确实是最好的。别的都是扯淡。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说赵薇那句话送给他再合适也没有了:地球太危险了,你还是回火星吧。

就这。

公德

在所有不讲公德的行为中,我最恨的是随地吐痰和在公众场合用手机扬声器听音乐。

随地吐痰之呕心就不用说了,其实我很想不通那些人哪来的那么多痰,你看《泰坦尼克》中,杰克费多大劲才教露丝吐出一口。他们真要啐在地上也就罢了,人家根本不挑空地儿,一甩头就是一口,不管前后左右有没有人。有人从公交车高高在上地往下啐,如果哪辆轿车不好彩开着车窗,也许就能中标。我听小贪说过,他们办公室有位男同事,经常大声一嗽,一口痰准确无误地命中字纸篓。

成年人,每天遇到的不顺心事岂止十件八件,看不顺眼也得看,难道还能一见不平就出手么。当面撞到随地吐痰,也不过就是略为嫌恶地扭过头去,恶心一下就过去了。可是看到打开手机扬声器听音乐的,我总是控制不住地摘下墨镜对其怒目而视——当然自我膨胀到如此地步的人是看不到的——要左手仅仅攥住右手腕,才能抑制自己不扑过去将其活活扼死,或者把手机抢过来摔在树上。“法律要不管我早打死你了”。

其实表面上比这恶劣的行为千千万,我单单忍不了这一件。这不仅仅是公德问题,我讨厌的是那种自以为是。你没耳机么?你家里没音响么?你就一刻都等不了非得在几十人围观下听这首歌么?不对的,他这歌其实就是播放给我们听的,强逼我们分享他的快乐,他所以更快乐;且他得意洋洋,觉得自己的品味好得不得了。

倒霉的是,往往这类人的品味还都可怕的很,听的无非也都是“两只蝴蝶”,“羊爱上狼”,或者“香水无毒”之流。你冷笑?你厌恶?人家根本不当一回事。

我都不知道对这种自我感觉超好且不吝于表达的人,我究竟是鄙视还是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