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阿姨

我看到彭浩翔的博客里写:“……拜托网友,在留言时,请勿劈头就是:「叔叔好……」,除非是我的亲侄,否则的话,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叫人沮丧,不想再看下去哟……”笑到肚子痛,又有点戚戚焉。

原来这么多人喜欢扮天真。我也曾见过在校大学生留言称我为“YK阿姨”的,我倒不怕你将我映老,但你真的觉得自己好年轻么?萝莉不是这么装的好不好。

不过现在这世道也难说了,没有胸就自动变为“骨感”;五官都在就敢自封为美女;叫别人一声阿姨可以长生不老。

喜欢逢人叫“姐姐”的也很奇怪,可能我们家亲戚少,我管亲姐都叫“同学”,朋友一律戏称“老师”,要好的闺蜜是“达令”,从来没想过称兄道弟。北京这几年服务行业难道是统一培训的?见了客人就叫姐,一盆火似地赶着,我比较少跟番薯一起逛街,不知道她们会否叫他“姐夫”?

我觉得叫“姐”倒未必是扮小,恐怕也是个好意,显得亲热。但是亲戚关系就一定近么?兄弟姐妹也有反目成仇的。对我来说,所谓“姐妹”只表示血缘关系的客观存在,你叫我“姐”,不代表你跟我熟。我对我姐直呼其名,不代表我不尊重她。

称呼不过是个代号,我宁肯你给我取名叫“肥仔Y”、“大胃K”,请别尊称我为阿姨或姐姐。我只有一个外甥,已经吃他不消。

你要一个男闺蜜做什么

过期的杂志稿,个人转载请署名加链接,商业转载请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院儿有两对夫妻,最近实行单向调包。怎么说呢?呃,是这样的,A女因为不能生孩子,被A男甩掉,B男倒不嫌弃,跟她搞埋一起,却被B女捉奸,双方无法下台,B男于是和B女离婚,娶了A女。

我们这个院儿,是著名的青年社区,大家平时爱凑在一起吃喝玩乐,弄得跟人民公社似的,几十人的大饭局是常事。这两对夫妻关系尤其亲密,耳鬓厮磨不分彼此,互相串门儿如入无人之境。邻居们在一旁早就看出蹊跷,然而谁也不敢提醒当事人,生怕以自己的小人之心,度了人家的君子之腹。这都什么时代了,男女之间难道就不能有纯洁的友谊吗?

当然可以有,如果你们之间毫无异性吸引力。否则还是不要轻易试炼自己了吧。有人开玩笑说,要交绝对无性无欲的异性朋友,男生需先自宫,女生需先毁容——这话说得也忒狠了些,不过生理决定心理,男女毕竟有别。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已婚男女们还是避点嫌的好。

现在毕竟是男女平等的开放时代,大家除了家庭生活,还有正常工作和社交,瓜田李下,懂得避嫌就好了,也不必做出一副“我已结婚,生人勿近”的姿态……好像他是一块唐僧肉,人人得而食之,您也太看得起自己了。适当的分寸,也并不是太难拿捏吧?我是一个老派人,还记得社交礼仪讲过:饭桌上不能补妆、非男女朋友不好随便送内衣及珠宝化妆品、男女之间别说黄笑话……不知道这几条有没有过时?甚至到现在我还觉得,孤男寡女一起吃饭尚可,一起逛商场就显得暧昧。许多绯闻明星,被踢爆恋情都是在逛家居店。至于我自己,当初和男友拖手拥抱深宵约会都不当回事,非典时他陪我去超市买大米,心里马上觉得好大件事,仿佛这就要开始搭帮过日子了……

其实男女个性差异颇大,兴趣和爱好差得天同地,大家很难做好友吧?尤其是女人,可以跟一个男性密友说什么呢?穿衣戴帽,化妆减肥?生不生孩子,扎不扎耳朵眼儿,生理周期真难熬,隔壁琳达嫉妒我?在时尚肥皂剧里,我们经常看到,时髦的女主角都有一个召之即来的贴身男闺蜜,他们知情识趣、善解人意、只知奉献、从不索取。既没有男人的侵略性,又没有女人的小心眼儿,真是理想中的完美好友——但是,他们是GAY啊,现实生活中,你哪里去找那么心细如发、品味高尚的同性恋男闺蜜呢!

这么难,仍然喜欢结交异性密友,无非是ENJOY异性之间那种一半正经一半调情的边缘关系,作为生活调剂,令人精神一振。而且异性朋友多,也显得自己格外的有市场有人缘儿,人见人爱。有些已婚男女,喜欢抱着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态度与人交往,一旦擦枪走火,马上做天真无辜状:不关我的事啊?女孩子往往还委屈呢,愤愤地说:我心里是毫无那种想法的,且一早跟他说过,我们之间没可能……可是,您嘴上说着不要不要,身段却不停地靠过去,人家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欲擒故纵呢?这种事男人是凭直觉的,即便你苦口婆心解释过一万次,一个轻笑一个眼风,他们还是奋不顾身地扑上去。

有个朋友非常苦恼地问我:“为什么我就交不到男性好友呢?我努力了好多次,可是他们老是提出过分的要求,我已经暗示他们我不接受,最后还是不欢而散。”我首先就感到好奇:为什么一定要结交异性好友呢?男人倒确实是生活必须品,女友再贴心,不能和你相互取暖、与子偕老,但有什么是男闺蜜能给你而女闺蜜做不到的?你和男闺蜜都做些什么?

她说:也没有什么啊,就是一起开开玩笑,偶尔开车接送我,过马路的时候拖手保护我,大家在酒吧坐坐,说说荤段子……

我说:哦,你需要可以随时调情但最后绝不会上床的男性好朋友——我都觉得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