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Jim Carrey的份上,总算还是值得的。他的神奇之处就是不管多么疯癫胡闹或者皱纹纵横,眼睛里老是有一种小男孩式的楚楚可怜的天真。
片中那个号召信徒say yes to life的邪教式俱乐部又惊悚又搞笑,不知怎么我认定这一类牛鬼蛇神俱乐部在美国确实是广泛存在的。
这个电影的导演叫Gabriele Muccino,他的著名英语作品还有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在看过这两部电影之后,我郑重地将他的名字列入黑名单里,尽管这是一个那么悦耳的意大利名字。
按照我自己的电影分级制,《7磅》是不折不扣的D类电影,IMDB上居然还给它高达7.6的评分。我并不见得反对一切关于人性和救赎的题材,但是我认为把握不好节奏是电影导演最无能的表现。另外是什么使这些导演认为,只要有足够多(哪怕毫无意义)的长镜头以及男主角一脸便秘的痛苦表情就能拍成一部有深度的电影?
于是有些观众觉得必须感动了,否则显不出自己有品味。要装逼难道不应该看欧洲独立制作电影?好莱坞出品能高雅到什么地方去。
《首映》的影评一贯尖酸地说:去年年底是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今年是Seven Pounds,看来Gabriele Muccino和Will Smith这爷倆是预备着每年过年都给我们添一回堵。口气像《红楼梦》里贾珍看庄头乌进孝的进贡单子:“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 本杰明·巴顿奇事
这是一部雄心勃勃打算征服奥斯卡的阿甘式影片。事实上,它有点太阿甘了:勤劳坚毅充满草根智慧的妈妈;家庭式旅馆变成了家庭式养老院;来来往往性格各异的奇人过客;从儿时起就在心中牢牢扎根儿萍踪侠影时聚时散的真爱小公主;连两位主演刻意模仿的新奥尔良口音和阿甘老家的阿拉巴马口音都有点像。为啥哩?编剧是一个人儿嘛。剧情比阿甘正传平淡得多了,却比阿甘还长1个小时。我并没被感动得掏出手绢来擦眼泪,但是也没有不耐烦,我通篇都在纠结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布返老还童以后的眼袋问题,既然花了那么多钱做CGI,为啥不修修眼袋呢?另一个是本杰明的身体机能问题。照剧情来看,本杰明生下来除了是个婴儿尺寸,连面相带身体机能都是80岁的老人,医生说他随时都可能挂掉;长大后皱纹慢慢减少,行动依然迟缓,但第二性征却是从头发育的,于是才能日日晨勃,并以老翁之躯搞得妓女哇哇乱叫。照这个逻辑,他的身体机能是正常发育和衰退的,只有外表是和正常人相反,与时光倒流。那么他变成十几岁小伙子的时候,应该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居然还能骑摩托风餐露宿,那山巅拿雪水洗脸,并且抽空回去跟真爱又搞了一把,好嘢。
然而这一切逻辑的混乱我也可以原谅它,导演的功力不容忽视,本来一部应该很沉闷冗长的电影被他处理得像一条河,只管静静地流向前去。我真想揪着7磅的导演看看人家这片子,告诉丫:节奏!!慢节奏也是他妈的节奏!
Valkyrie刺杀希特勒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旁边坐的人明显的就不一样了。黑压压满满一厅基本都是男的,两两结伴或成群而来,而且是那种一望而知爱打战争游戏上军事论坛的男的。番薯问我:这个片子是不是就相当于男版的《sex and the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