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虚的主妇

有一个时期,社会上沸沸扬扬地讨论女人应该“嫁的好还是干的好”,还在电视上组织专题辩论会,正反两方口沫横飞地摆事实讲道理,把古今名女人一个个地拎出来做例证。辩论者在台上说的挺热闹,然而很少有女人真正关心这个话题吧?这两件事,要做好还真都得早早立志,能这样冷静功利处心积虑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恐怕都不是一般女人。

现在网络各大论坛上又开始热烈讨论“做职业妇女还是家庭主妇”,这个问题就现实得多,不过也是中产阶级的专属烦恼吧——在现代中国,做全职太太的可能性主要还看经济实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夫妻倾巢出动都未必能挣来一房一车。说起来有点伤感情,但雇一个小时工每月不过数百元,几十块钱就可以去小饭馆解决一餐,谁还稀罕你天天在家里按时煮那三菜一汤?西方则刚刚相反,雇不到那么廉价的劳动力,爷爷奶奶又不管看孩子,除非太太有特别高的薪水,否则还不如留在家里权充保姆,省下大笔费用。

做职业妇女还是全职太太,不过是两种生活方式,只要经济条件允许,自由选择,冷暖自知。这样如火如荼地讨论,恐怕还是因为心虚:自己过的好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别人来认可呢?——多半还是过的不够好,为了证明自己过的好,最简单的方法是证明别人过的不好。所以这种讨论,最后往往是酸溜溜地吵起来:身为职业妇女的,说全职太太是附属品,虽然养尊处优,但不出来看世界,渐渐失去神采,早晚遭老公抛弃;全职太太反唇相讥,说职业妇女争名逐利,气焰嚣张,不但身心憔悴,而且连女性温柔也没有了……每个人都力图证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然而是否正确,永远与男人有关。全职太太当然要看男人面色,但摩登的职业妇女,在职场上拼命搏杀,如果只是为了不被男人看轻,会不会更悲哀呢。

男人其实是很难被取悦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很大件事,不能全看他们的面子。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在摸爬滚打之后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喜欢回到厨房里去尽管去,只是别因为在职场上气馁了,才心灰意冷地要躲回家里去——那处不一定就是乐土。料理一大家子吃喝拉撒,只有比工作更加琐碎,而且再没有升职、表扬、年终奖,做好了是理所应当,做不好罪该万死。老公和孩子可能比老板更加不知感恩,因为你没有别的地方去,再不能拿转工当要挟。

女人是感性动物,有时难免一厢情愿。比如觉得男A不体贴,就投奔男B……吃了多少亏,也不肯相信男人都有点粗心大意。如果有一天再没人讨论这个问题,才说明每个人都得其所哉,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没心没肺的衣裳

趁着换季收拾衣服,顺便找出不穿的旧衣服准备捐出去。我还不算是购物狂呢,扫扫就出来五大包。这其中有些衣裳,也是当初千挑万选买回来的,很爱不释手了一阵子。渐渐有的穿旧了,有的尺寸不合适,有的沾了一滴致命的油渍,一下子就猥琐了……有的好端端,不知为什么就是不再喜欢了,收在冷宫里好几年。因为当初曾有那样的蜜月期,所以即便感情不再了也不好意思就抛弃掉,年年拿出来,徒劳地挂一季再意兴阑珊地收起来,像倦怠了但又没有借口了断的男女关系,十分折磨。

我以前的英国上司安吉拉说:一年未翻看的纸资料统统应该销毁,正如一年没有穿过的衣服尽可以扔掉。这句话对我的人生观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我因为做不到决绝地扔,只好开始学习不那么用力地囤。同时向勾姐学习,买东西挑剔到刻薄的地步:稍有点喜欢是不行的,非得满意到上身就再不愿脱下来的程度。

然而即便是这个态度,仍不知不觉有很多烂帐。因为人是会变心的,十几年的真爱也会变得面目可憎,何况一件薄情的衣服。而且最心爱的东西往往和你没缘法,要么早早夭折了,要么感情骤变,留到最后的,永远不是最心水的一个。

我自己都想不通,陪我最久的一套衣服,竟是十来年前买的一套家居服,棉布的长T和九分睡裤,谈不到任何款式,因为宽松没有形状,历经身材骤胖骤瘦也没有尺寸上的风险,我几乎是无冬论夏地在家里穿着,还时不时带它出长差,料子磨得软熟,上衣袖口起了球,裤子上的樱桃图案褪了色,然而从没想过淘汰它。

这套衣服还是当初住在同学家里玩儿,在她家楼下的早市上斥资8元买下。跟这同学都绝交了好几年,衣服倒一直穿一直穿,看架势要和它庆祝银婚。

可能就因为从来也没真正喜欢过它。没有太大的期望值,也没承载着什么沉甸甸地回忆。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洗了穿,穿了洗,渐渐地反倒有点感情。我很好奇还要和它厮混到什么时候,希望我们彼此都这样没心没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