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动辄提到相声,好像我就没上过学,净从相声里学道理了。仔细想一想,传统相声中还真都是你来我往,人情世故,懂得听相声的人,多半不会混蛋到哪里去。打从姜昆起才开始兴“励志相声”,歌颂改革,批评不良习气。没了那点小奸小坏,相声也就只剩下贫嘴了。
传统相声里都是浅显的道理,但没有一条不智慧,而且非常实用。比如马志明有个小段,就教人见面怎么寒暄:……老派人爱面子,说话讲究“见物抬价,见人矬寿”。即是说:人家跟你显摆一样东西,你得把价钱往高了猜,人家心里才欢喜。你不能说:什么玩意儿啊,一块钱能买5个么?猜别人岁数,你得往小了说,显得人家年轻。这都是人之常情,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不过是给对方一个面子,自己也好下台。如果没有十足把握,最好不要乱说话。我认识的一个人,长的确实老相,据说他上大学的时候和女同学们一起去玩,路上帮大家买汽水,小贩跟他搭讪:“呦,天儿暖和了,带孩子出来逛逛?”
相声里有个最常见的手法,就是比照。把种种不合时宜的事推向极端,用以制造戏剧效果,比如在饭馆里说茅房的事,和邻居聊天用京剧念白……无非是想告诫大家,这样做不太靠谱。谁知现实生活中,这些并不是笑话。去年年底我生病,领导想让我完成了年度计划再躺倒,找我到小房间单独谈话,推心置腹地说:“我知道最近工作比较忙,你的疾病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痊愈……”我顿时觉得自己高小没有毕业。
很多人不知道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做适当的事。上大学的时候洋老师问我们觉得什么地方适合二人世界浪漫,一位同学就站起来陶醉地说:麦当劳。穷学生为生活所迫我能谅解。但至今仍看见貌似白领的人拿着文件与电脑在熙熙攘攘的快餐店里办公,就十分碍眼。携手提电脑泡星巴克,虽然小资地有点矫情,总还不犯着别人。趁饭点侵占别人用饭空间,不仅恶心,简直祸国殃民。
还有的人活到一把年纪还一派赤子之心,不以为耻,反而沾沾自喜。最恨听见人说:“我这个人就是酱紫, 不懂什么人情世故,想什么就是什么。”言若有憾,心里简直爱死了自己。我原谅你,社会也不原谅你。尤其是女同志,外貌可以力争长生不老,心智一定要成熟。十几岁穿工装裤扮假小子,不知多可爱,几十岁了,还蹦蹦跳跳,不免就沦为十三点。
马三立说《偏方治百病》,凡是咳嗽的通通“糖水煮白梨”。我觉得以上几种不靠谱的人,都应该去听相声。
看了好久了,终于忍不住叫个好
相声确实很好,有一次出去玩儿,没找到盘山路专用CD,听了一路的相声感觉也特棒!!
听好相声是人生一大享受。可惜现在好段子太少,这个行当在文化大融合面前也显得过于漠视时代。
敢问 十三点 具体咋个解释?
顺便再问一个,港人所谓“三八”到底作何解?
嘿嘿,见笑见笑
特指缺心眼,楞头楞脑,且有点疯疯癫癫的女性。其实最好的解释方法是指个熟人给你看。
三八好像是台湾人的说法吧?我们香港人好像不大用这个词来的。
哈哈,陪笑一个
厚厚,意思明白。但为啥叫 十三点?
同理,为啥叫“三八”?
有人说“十三点”是“敲乱钟”的意思。每一小时报时一次,最多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那就是“有毛病”无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