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语言

前几天看《霍尔的移动城堡》,对电影倒没什么特别感觉,——本来我对宫崎峻也不大感冒。我是个粗糙人,喜欢美国式没心没肺的动画片,供大家手持一桶爆米花,一边嚼食,一边随时预备狂笑,笑到歇斯底里处还呛出泪花。所以连宫崎君前几部如雷贯耳的经典之作也还没来得及瞻仰,这一部算是处女看——倒是对日语发生了点兴趣。本来是很令人不耐烦的一种语言,絮絮叨叨,点头哈腰,但放在剧情里,就不由得让人想去揣测语气中的种种暧昧,并没有任何翻译能真正做到原汁原味吧?文化、历史、生活背景,一切仿佛都有典故,言传之外,还得意会。我很怕看电影听不懂人家说什么, 所以一直都是荷里活的拥趸。对其他语种的片子有点狭隘的排斥。难得看回外语片,就算不知他们嗡紧乜,都执意要看原文。语言是非常有个性的东西,各国人嗯唉这是都自有一套风格,剔除了毫无味道。香港人翻译西片喜欢全盘本地化,满耳听得都是“死仔”“仆街”,连洋名都译作“包话事”“金大支”,原味尽失。我喜欢那种故意译得很坏的作品,语句生涩拗口,反而更能体现原文的味道。前几天出差,看到湖南卫视演大长今,忠字派女演员一个个低眉顺眼,说句子一律都是:“……的呢。”想来是韩语固有的叹词和敬语,听来分外委婉。

连方言也是应该被尊重的,在北京,再好的港片我也不到电影院去看——因为看不到白话原版,国语配音的港片完全失掉了灵魂。有个朋友在广州看《无间道》,竟然也是国语版,真离谱。连DVD也经常只有国语单轨。不是有字幕这回事吗?如果纯是担心听不懂,为什么不把法文片也配上国语?抵死不肯听粤语,到底是歧视呢,还是一种处于自尊心的排斥。要么干脆抵制到底,我最看不得小品演员模仿广东人,什么“雷好啊”,“细不细啊”……昨天在出租车里听到DJ播广东歌,一边煞有介事地教大家说广东话,慌腔走板,听得我毛骨悚然。“刚才这首歌是《偏偏喜欢你》,呵呵,广东话说喜欢原来叫<喜翻>,哎呀,喜欢的都要翻过去了,多么传神。”我听着哭的心都有,就只恨这出租车不是我的,不好伸手关了它的。连在K房,我都不忍听人唱怪味道的广东歌,一门方言,说的不地道,简直就是对其的侮辱。不单是粤语,上海话,四川话,东北话……都是一样的,现在让本山大叔带的,是个人就敢说两句东北话,真可怕。

尊重归尊重,日常沟通还是得尽量推广普通话,说普通话带口音没问题,就怕你不肯说。在我们的客户看来,说普通话仿佛是一件极可笑的事情,偶尔说一句半句,都是为了调笑。正经开起会来,都是地道的方言。我以为人家普通话不过关,因此总是辛苦地听着,一次通电话,重复了三遍仍是听不懂,非常难为情地说:“我不太明白。”客户说:“哦,听不懂呀。”转而用流利的普通话给我重复了一遍,我真正伏贴了。

原来人家会说,人家就是不跟你说。

尊重语言》上有6个想法

  1. 回家后带回一张97家有喜事怀旧,也是单音轨,只有白话同字幕,发现自己粤语听力已经不错,已经能听出一些字幕翻译和原话的差别。周星弛在医院,老情人护士跟他说的是“我都说了山水有相逢”,字幕翻译是“我早说了要你等好!”

    不禁沾沾自喜啊

  2. 恩,这张的翻译太失水准。吴镇宇的初恋女友明明叫“金毛玲”,居然给翻译成“甘慕玲”,这不是大打折扣吗!!!

  3. 同意!尤其是当你懂得那种语言的时候更不能忍受翻译过来的东西(顺便说一下,俺是学日语的)。
    不过,本山大叔是没有错的。要命的是那些跟风的人。
    我现在最害怕听到人不分场合的说“平台”两字!!
    代表之一是假冒北大博士的那家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