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运会的召开和外国暂住人口的激增,首都北京一日千里地朝着国际化都市蜕变。英语标识越来越齐全,语法拼写也都正宗起来。事实上,很多商店的招牌干脆已经只有英文没有中文了。现如今,一个不谙中文的洋人在北京可以毫不吃力地生活,中国人要是一句洋文不会,倒还真有点不方便:我亲眼见到一个洋人在新光天地门口看着对面的英文路牌说:我现在一条街叫AVENUE DELUXE……而隔壁大姐连自己买的国产连衣裙的牌子都叫不出。
在这种形势下,在外企里工作的中国职员们互相称玛丽汤姆也就不显得那么欠抽了。以前我们的借口是:外国同事不懂中文,叫我们的名字不顺口,为了工作方便,起个代码造福洋同事。其实很多外企本地化的非常彻底,可着全中国的办事处也找不出一个外国人,但是大家还是用英文办公、以英文名互相吆喝,这又有什么奇怪呢?现在连商场里的售货员都只在小小胸卡上印英文名字,外企若想保持高人一等的洋范儿,还得另辟蹊径。
我友小Z,最近被猎头挖角,到那家著名的500强企业面试之前,猎头嘱咐她:第一轮面试对方由两名中级经理接见你,面试将全程采用英文。小Z问:两位经理是外国人?猎头说:“不,上海人。不过总监要求大家说英文。”
“那么总监是外国人?”
“不,总监是北京人。”
我对用英文考候选人的面试官一向是同情和钦佩的,他们的英文需要很好很好,才不会被对方看轻。对于那两位的英文水平,小Z含蓄地说:“让我这样说吧,我们双方表达得都挺费劲的。”几个中国人用不十分流利的英文讨论产品策略及事业抱负——这个场景不仅滑稽,而且十分浪费。语言无非是沟通工具,应当怎么方便怎么来,即便想操练英语,也不能冒着耽误大事的风险:事关选拔人才,或者公司策略,这类复杂的问题用母语还不一定能句句到肉,何必用英语囫囵吞枣呢?实在喜欢,工余另组个话剧团也是好的。
也许有人太投入了,把外企工作当成了一种角色扮演,觉得演戏要扮全套才过瘾,就像唱京剧一样,不扮上就没有感觉;也许他们对英文的熟悉和喜爱已经到了迷乱混淆的境界,像《非诚勿扰》中的范伟:哦,你都行啊,那我们还是用母语吧,nice to meet you!
啊呀呀,居然是沙发。。。母语,沙发
洋话:sofa
很久没有和紫衣童鞋并肩坐了……母语:bench?
好吧,stool 还是 floor..? 哈哈..
我认识一人,被空降到香港某金融业公司做总裁,要求下属全部说普通话之余,对一切英文名字的职员作不认识状,开会时有人发言提到paul如何如何,他就冷笑着问:谁是PAUL,我不认识。其总结曰:都回归十几年了,我就看不惯还摆一副殖民地的贱样。
什么时候高考不考英语再说吧..
终于误打误撞又找到你的博客,去年一直看了的,原谅我白痴,我只是把你的网址收藏起来–但没记,那天电脑突然崩溃了!!结果就是找不到了,今天还是从豆瓣转过来的—哈哈,好啊,又找到了!!
有点偏激了,中级经理面试要求英语无非只是员工招进来以后,可能参与到和国外同事的直接合作,不能英语交流显然是硬伤,甚至是无法进行合作,这和是不是角色扮演无关…..当然,如果事实上没有这个要求而故意为之,那另当别论。
我说您写得真是太对了。我本身是做认证的,同国外机构在我们中国国内的结构联系的时候,他们也大多是用英文。我就想既然国外机构想在国内开分支的话自然是想方便沟通的,那为什么国内的分支机构还一色一色的用英文信函来来往往的交流呢?
我以前工作的公司,内部沟通,按着免提,大家操着各地口音的飚英文,然后我就给逃出来了。。。。。
不这样怎么显得不是一般老百姓啊
母语,这是必需的!!!
Pingback引用通告: 我们还是用母语吧 zz 铂程斋 at Louis℠ Han™ Life Log
我在上海,这里的情况更糟糕。不过我给客户写信就写中文,一帮中国人,干嘛 非得英文来英文去的,累啊。
反正我不怕客户说我英文不好,事实上客户的英文brief,没几个人表示能看得懂
我也在上海,确实这里挺尴尬啊。。
在外企的都好像说不全中文一样,谢谢哦,要么全用英文,要么就好好说中文
Pingback引用通告: 我们还是用母语吧 zz 铂程斋 « Kathy & Louis’ Love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语言。沟通就很困难。一直认为不理解是造成分歧的一大原因,沟通都有困难,想谈理解更不容易。
中国大多数人对外面的信息都是不知转了多少手的货。有心人断章取义或加入个人理解,对源信息就是极大的扭曲。
国内基本每个地方都有当地方言,难道你去每个地方工作都要用那得方言和人交流?当然还是用普通话,你如果用心,努力学会了当地方言自然更有亲和力。但说回来,你不会方言不是你的错吧。现在社会人员流动最是频繁。哪有精力去一个地方学一种语言。所以才有了普通话,普通话是国内的官话。国内行走,会普通话就行(当然特别落后地区的可能普通话还没普及,但趋势就是趋势,以后肯定慢慢就普及了)一个道理,英语是国际的官话。国际行走,会英语就行。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说中文的人多少多少。这让我想起有次去广东生活了一段时间,那里说白话比普通话普及。交流很是吃力。他们也会说普通话,但交流的时候老用白话,叫我这只会普通话的人只能在旁边看风景。
强烈同意啊,就是太不重视中文了,偶们这些学中文的人都找不着工作。
😀
學點外語增進交流絕不是壞事,壞就壞在中國人一幹點兒嘛事兒老是過輒。說學普通話全民普通話,弄得現在年輕人說自己方言說得那叫神馬玩意;說學英語劈裡啪啦全都學英語,我永遠忘不了在上海三個馬來西亞人奪走翻譯比賽前三名的恥辱。所以現在我也不客氣了,凡是碰見跟我拽英語的,老子就拿四年半的國外生活經驗玩兒死他。再不就拿十幾年的古漢語造詣憋死他——日前家嚴說他一同事,國外某喬遷華人的孩子不會說漢語急得直蹦。說不上漢語的人爲了不會說漢語能急死,***該說漢語的到現在連人話都不會說,提起這事兒來我就罵不完的街,今天算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