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宗教来,好像我是对帝哥的理论有点逻辑上的不认同,也有人觉得我是主观意识太强而无法接受权威的洗脑,实际上这都不是主要原因。事实上你加入任何一个宗教,都不可能只是单纯的思想上的皈依,这意味着你自动成为一个社会组织的一分子。而这个组织,不管是党派、宗教、社团,甚至是兴趣小组,有时候可能会给你撑腰,另一些时候也必定要你承担责任。这种拉帮结伙的事儿,是我最不乐意干的。
别误会,我不是那种孤芳自赏独来独往的人,我无限赞成聚众吃饭、打牌、野营、篝火晚会……但是不必每回都是同一伙子人。合则来,不合则去,兴之所至,千万别弄成每周一次,跟过组织生活一样。我极之害怕这种“我是社团一份子”的归属感。
据说这种归属感可以满足人类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需求,属于高层次的需求。而我呢,我不知道我是没发育好,还是发育得太好了,一直没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不需要待在一个群体里,一呼百应或者同声同气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及价值。这个问题十分深奥,就像我对爱一向不饥渴,是因为我麻木不仁呢,还是因为我的人生中从来不缺乏爱?
能不能被人认同、夸奖,对我来说真的不算一件大事。或者我习惯了失望,觉得人生中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但是冏就冏在我的这些追求几乎还全都在低层次徘徊,比如我需要一个凌晨两点可以随时拉出来跟我喝酒的朋友。不,他不用懂得品酒,不用搞气氛,也不必跟我高山流水地谈心事,他只需要该喝的时候把酒喝下去就行了,我需要的是一种单纯又复杂的感官刺激。你觉得容易吗?这又算是哪一门子的需求呢,我甚至不是一个酒鬼,这种事很可能我半年才做一回,但它确实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我想人的需求大抵也都分那几类,特例没可能发生在我身上,只是每个人满足需求的方式不一样。我记得有一次在车上,听同事和老板争执:……有的消费者就是有随时嚼东西的需求……老板打断他:米高,那不是需求,那是行为模式,是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方式。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都弄上来了,您是不是知性大劲儿了啊。
还整了英文的。。。
看到半夜两点喝酒那段,忍不住要冒泡
太古龙了
“他只需要该喝的时候把酒喝下去就行了”
咱忍不住偷笑
那不是需求,那是行为模式,是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方式。
————————————–
看芙蓉姐姐本身不是一种真正的需求,但可以作为某种满足需求的替代品.
很多时候人都是别人满足需求的替代品而已,所以太把别人的认同、夸奖(特别是毫无现实意义的那种)当回事就不是小气的问题了,简直就是没见过市面的乡气。
有时候不吐不快,就跟有屁要放一样,吃了好东西会放,吃了坏东西也会放,那一刻人最大的需求是放本身而不是那个屁有什么价值。有人真把屁当回事,还为它欢喜为它忧真的很可笑。拜托!那是生理现象好不好。
YK你明明是北京人,怎么白话用得这么到位呢?我纳闷了好久啦。
这篇没有白话吧?
戒酒之后和平常一起出街买醉那伙人彼此要重新认识过,原来大家在对方眼中还是带着三分微醺比较可爱D,尤其是别人都喝得差不多就我还双目炯炯的时候就格外不招人待见袅。
从字面意思来看,YK和所谓“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是:就“一般人”而言:很多需求是互相关联,有依存关系、互斥关系、前提条件等“纠结”在一起的。如夜里喝酒的朋友,最好是同性,如是异性必定暧昧之类…
而YK不然,把种种需求拆分开来,一码是一码…
这篇有点没太看懂
但我无限赞同这一句:
而我呢,我不知道我是没发育好,还是发育得太好了,一直没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不需要待在一个群体里,一呼百应或者同声同气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及价值。
me too 啊
您说要是回归到原始时代,这需求的曾次还不及一个野果子来得简单。。。这就是本人接触了一学期Mazlo’s hierarchy fo needs 的最大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