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最多花样。近来有一名澳洲男子璜·曼恩,发起一个 Free Hugs Campaign,在澳州悉尼闹区街头,举着块上书“free hug”的牌子,提供陌生人“免费拥抱”,旨在传达“快餐式情感”,带给大家欢笑,并无什么私利(他虽在街头任意跟人拥抱,却不透露真实名字、不给电话号码、也不藉此跟人约会或发生任何关系)。开始大家也侧目,后来渐渐感染到路人,不仅时时有人冲上来以各种奇怪地姿势与其拥抱,大家还自发地互相拥抱,笑得真开心。曼恩在网上分享他跟路人拥抱的录像,几天来已有七十万人次上去浏览,一时在网络上爆红。
我倒不觉得他哗众取宠。现代人都很孤清,时时需要慰籍。身体的接触最为实在。伤心哭泣的时候,人人似一只小动物,再贴心的劝慰也是隔靴搔痒,必得要一个强大的怀抱,一下一下大力拍其后背,才可止痛。你知道吗?婴儿的肌肤还会“饥渴”,大人必得时常将其揽在怀中,轻轻来回摩梭,才得解渴,似养猫咪。
这股风现下已经传到中国,叫“自由拥抱行动”,也称“抱抱团”,取其“抱抱的团队”和“抱成一团”的双关语义,在王府井开展了相同的活动,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好事传千里,有人觉得是媚俗跟风。我只觉得:每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如找些其他的事情来玩。在中国照样煮一碗,不免失却很多原来的味道,不象是人文运动,倒象是行为艺术了。
西方人性情较奔放,hug本来也是传统礼仪,祝贺、想念、友好。。。或者礼貌,都上前拥抱,还香一下面孔以示亲热。各国的习俗也不一样,有一次与人吃饭,大家议论起来,说在欧洲多数国家,大家都是左右颊各亲一下,偏偏瑞士习俗是亲三下,在瑞士生活时间长了,渐渐入乡随俗。结果与法国人见面:拥抱,左一下,右一下,咦,人家已经退开,仍不依不饶把人搂过来再香一个,对方非常惶恐。中国人含蓄许多,不惯和陌生人身体接触,拥抱只用来表达特殊感情:情人之间,姊妹淘之间,妈妈拥抱幼儿。。。要很熟捻,才自愿做这样的动作。在澳洲街头提供“免费拥抱”,虽然新鲜,但也不算突兀吧,在北京街头,见人举一块这样的牌子,恐怕许多人第一反映是:哼,你倒想!
在中国,新新一代已经没有那么狷介,但见面即拥抱锡面的洋派作风,对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恐怕还不是发自内心,posing的成分更多些。作风拘谨也没什么不妥呀?何必非要有样学样。人人需要鼓励,不一定非得拥抱。努力对身边的人好一些,也是日行一善。比如早上上班途中,疲倦紧张得要死,人人黑口黑面,你可以对旁边的小姐说一句:你的靴子真好看!是否穿上它就可以拥有那样修长的双腿?或者在停车场:“兄弟,这辆车保养得真不错,一定花你不少心血。。。”保证对方心花怒放,振奋多半天。
有志于此的青年,不妨效法王朔早期小说中的“三T公司”,五讲四美宣传日免费做义工,上街上门不孜不倦大言不惭地夸人,照死了夸,脸不红心不跳,表面风光、内里卑微、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现代都市人,最缺这贴药。
荷兰也是亲三下
据说,他们对烂熟的朋友,只草草拥抱一下就得了,越是初次见面的人,越是隆重。不过见过市面的国际人,一般都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我们一班人上去领结业证书,亲几下的都有,遇到中国人,除非你主动扑过去,伊们只紧紧握手表示祝贺
抱一抱很好啊,应该提倡
我觉得握手都是西方过来的了吧?现在看韩剧,女士见人不是只要鞠躬就好了?
不喜欢握手,有的人手心汗湿湿的。。。。
蛙,现在人人看韩剧。。。
咱俩也就抱过那一次吧
恩,是的。
最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还是女人万福,男人做男人作揖
哈,孝子~~~翻跟头,孝妇~~~也是!
我难过的时候会抱着我家猫咪。
严重同意,表扬真是帖良药阿。。前穿万穿,马屁不穿嘛:)
赞同
YK,推荐你这个网站www.youzinet.com
怎么卖的?
严重同意
抱抱团很好呀,至少不会让陌生人之间太过于陌生,不是吗?
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我们不要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