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死到哪里去了

我看电视的机会非常少。隔几年偶尔有时间看一个电视剧,必得被吓尿一条裤子。有一次为了高圆圆看《我们结婚吧》,尽管心思都在高圆圆的脸蛋和衣服上,个别剧情还是呛得我直捂眼睛。后来又看过一个戏,是描写几对夫妻各种生不出孩子,以及女人因为生不出孩子面临家庭破裂的。这些所谓“反映现实”的电视剧,取材于社会热点话题,情节当然更惊悚夸张。编剧把生活中所有能听到想象到的奇葩事件浓缩到一个家庭,然后站在西城大妈的立场帮你解决问题,输出价值观。因此,这些电视剧比小学班主任、中学教导处主任、大学辅导员、居委会大妈,和大灰狼加起来都要可怕。 

好了现在你也猜到了,这一次的惊吓来自《小别离》,单身女青年我们也吓唬过了,不想生孩子的我们也吓唬过了,轮也轮到拿孩子吓唬你了。我不是说不许你反映现实问题,但是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家长在自觉自愿不收取一文费用地吓唬我们了,没孩子都能站在当街被人讲半个小时小升初形势是多么严峻。我承认也许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遵循的是同一种生活方式,但毕竟还有人走了其他的路,虽然少,可能还没能被踩成一条高速公路。但省道也是道啊,咱也不能假装它不存在啊?你再看看你们的电视剧,有说她们好的么?有提到一个不着急找对象,自己事业和生活都过得很精彩很开心的人么?有不要孩子仍然过着体面稳定生活的神仙眷侣么?有不给孩子弄得鸡飞狗跳也能正常生活的人家吗?换句话说,有一个正常人吗。

我已经看到很多对《小别离》的赞誉之文了。其实我也觉得这部戏有一定的可看性(如果你不坚持看完的话),有些细节确实做到了比较贴近生活,职场戏虽然还是一贯的不能看(或者你当笑话看也行),但在生活场景上,至少孩子们开始说人话了。小女孩在网上看同人、写文赚打赏这一情节尤其让我欣慰,我虽然不认识掏粪男孩的粉儿,但是在微博欧美圈就能看到现在写文的妹子们平均年龄有多年轻了。孩子们聊天儿的对话,能让追剧的老人家们不到春节就提前学习到一些网络用语。

这个剧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各品牌的强力植入。精锐教育、神州租车、江小白白酒、味极鲜酱油,还有黄磊参加的一个综艺节目(据我侄女说),广告之粗暴直白已经到了萌的地步。片中一个能把亲爹气住院的熊孩子,为了保证神州租车的再一次出现,连出国留学都不让家长送;而一家人在团圆饭桌上哭闹撕逼之后,还能一条心地齐齐打包味极鲜酱油。看到剧组这样良心,连身为被传播对象的我们都感动落泪了。

但是《小别离》对于整个情节的设定,仍然是狗血的。大人们的对手戏蜜汁尴尬。他们能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仍被编剧圆成是对的。尤其是海清扮演的女一号,盯着女主角的光环,恃爱行凶,却一再被原谅。她被塑造成一个时髦(这事儿咱们不聊,伤感情)、聪明、能干的女强人妈妈,唯一的缺点是略有点焦虑,然而那也完全是出于对孩子深深的爱。

那我们再看看是这么回事么?在对孩子的问题上,她遵循的是中国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除了出钱出力,还可以教育孩子自私、说谎、讨好别人。在职场上,她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强势bitch,看不出有多强的能力(她所在的区域业绩一直掉掉掉),善于经营和老板的关系,谄媚讨好无一不精,对下属吆五喝六,从买咖啡到复印私人物品一条龙服务。然而,别人走同样的上层路线,她不答应。她变成受害者。犯了错误说:怎么啦,是我打印私人文件把墨都用完了怎么着吧。受了不公平待遇说:你凭什么降我工资,你这么做有意思么?唉哟,她究竟是有多大能耐。我们这些每天一见了老板就匍匐在地化为一滩春水的人,还仍旧讨不到好呢,人家不排挤你,可排挤谁呢? 

我觉得从她在办公室的表现看,简直已经可以算是个坏人了。但更可怕的,还是她作为一个妻子和女人的表现。克扣零用钱、大嚷大叫、无事生非、来不来就让老公下跪这一套就不说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国的文艺作品特别喜欢鼓吹这种令人作呕的夫妻相处方式,仿佛只有老婆能骑在老公脖子上自由自在地拉屎,婚姻生活才算幸福了,妇女地位才算是提高了。比这更可怕的是,在感情戏份里,她几乎被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精神病患者。有两次出现了这样的情节,她用一些不可理喻的想法再跟黄磊吵架,连一贯跪在地上的黄磊都觉得她太匪夷所思了,一分钟不到,她立刻就神情投入地跟第三者说,这些事都是黄磊干的,她表示不理解。我看电视的时候可害怕了,心说完,这人患病了啊,特别严重的心理疾病,下一个情节肯定要去联系心理医生了,然而,并、没、有。 

我们当然不要求主角都得像美国队长一样伟光正,但是海清的这个形象,简直就是一个坏人啊。正常男人不仅不可能与她继续生活,而且应当负责任地把她扭送精神病院。当然你要搁美国,坏人当道也可以,经典的黑帮片塑造了多少亦正亦邪的犯罪分子啊。可问题我们不是在中国么,听说广电总局有规定,在我国上映的电影电视剧,不允许让坏人当第一主角,且不能在电视剧中表现出坏人有好下场。就因为这个规定,《无间道》改了结局,《八两金》加了字幕,还有无数的港片、美国片因为意识不良无法上映。

那么面对《小别离》这类价值观及其扭曲,人物设定这么邪恶的电视剧,广电总局都死到哪里去了呢?有种的你给小别离打一字幕“5年后朵朵妈因与同事争吵,被公司开除,后与朵朵爸离婚,精神恍惚,潦倒一生”,要不就请你放过无辜的香港警匪片好吗。

春节大劫难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全民休假的日子,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是所有单身/有男朋友未婚/已婚无孩女性灾难的日子。经过了和家人久别的兴奋、年夜饭的欢乐、大年初一的饺子……大约在差不多回家30个小时之后,漫长的拷问和淡淡的羞辱就开始了。陪审团由爹妈、表亲、以及八竿子打不着的家族朋友们组成,无论在主场还是客场,在家还是饭馆,闲聊几句之后,你就知道问题来了:有没有男朋友啊?什么时候结婚啊?为什么还不要小孩啊?
在对隐私有基本尊重的文明国度,这种问题本来是连半个字都不准说出口的。但在我们这儿啊,借“我是为你好”这个信念盖着脸,由这句话开场,后面还有十来个小炮弹等着你呢。没男朋友?可该找了啊再大就嫁不出去了。谈几年恋爱了还不结婚?别拖了啊再拖不定有什么变故。岁数大了算高龄产妇啊你隔壁二姨家的闺女比你小5岁孩子可都会打酱油了!
这些问题其实有多难回答啊,不过四个字:关、你、屁、事。怕的倒是回答出来得罪对方。奇就奇在,明明是你问了没脸的问题,倒要让我们不好意思。令人屈辱的是,咄咄逼人地问到你脸上的这些人,往往过得还都不如你。挣钱没你多、房子没你大、长得没有你漂亮,十来年没看过电影了,平时连下馆子都不敢点二十块以上的菜,硬是就比你多出一个老公、一个孩子。尽管这老公猥琐油腻还净在外面勾搭小姑娘,这熊孩子三天两头考试不及格。但是这两样东西就像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只要她有,就能稳占上风。
如果光是在你面前耀武扬威也就算了,还不许咱脸上赔笑心里冷笑么?更屈辱的是,最亲的那一两个表姐,还得拉着你面授机宜。从相亲守则教到怀孕几式。也不知是为什么,也不过是三十几岁的女人,一结婚就老气横秋,怀揣着跟共和国同龄人一样的价值观。她们认为凡是未婚女性,均没有见过男人,均没有正常社交、均没有性生活。其实穷她的一生也不过就是把一个男同学相继变为男友、丈夫、孩子她爹而已。别人的生活不知道比她精彩多少倍……那管什么用!谁叫你没结婚。
跟这些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即便她浑身痛处,咱也不能戳啊,她不懂事,咱不能跟着不懂事。不如干脆在她面前服软:没男朋友?是啊,过得好苦没有钱出门交朋友,给封个大红包呗?没钱买房子怎么结婚啊给封个大红包呗?没钱养孩子拿什么生啊给封个大红包呗?这下大家开、心、了、伐!

单身狗的选择

七夕一到,街上还未出现秀恩爱的情侣,网上就已经铺满了单身狗的段子。与过去不同的是,“单身狗”不必等别人来羞辱自己,纷纷防御性地开始了自嘲。嘴上说着什么“虐狗”,“虐成渣渣”,“请关爱”,实际上举重若轻,潇洒得不得了。一方面是在全社会的调侃中练出了铜皮铁脸,一方面恐怕他们也是真心地不在乎。只有旧社会的妇女才把结婚找对象列为人生头等大事。而现代生活中,最恐怖的事且轮不到单身呢,而比谈恋爱更有快感的事也不知凡几。比如找到一份位重薪高的工作,签成一份够吃一年的大合同,又或者八折买到一件限量版的大衣。

当然,以上这些事也未见得跟恋爱结婚冲突,必然有人生赢家游刃有余,什么都不耽误。就单抽出谈恋爱这件事来说吧,成双很好,可单身也不赖呀。绝大多数人最终总会结婚、生子、喂奶换尿片,组织20人的家庭大聚餐。单身的阶段,其实是人生中特别值得珍惜的日子。这段时间内,你不需要为别人考虑太多,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当作生活的中心,尽可能地照顾自己的需要。说得更直白一点:也只有单身时期,你能说辞职就辞职、说旅行就旅行。毫无顾忌地玩到三更半夜,兴致所至随时呼朋唤友。这些是帝王都不换的特权啊!

除了这些生活上的自由,更使人兴奋的是未来无数的可能性。因为单身,你对伴侣,甚至生活,还拥有选择权。即便将来是个错误,你也还没有机会犯。这种自由简直是奢侈品。那些感情生活已落听的人,也许会获得安全感。但是……谁要安全感这种保底的基础套餐啊。钱、自立能力、甚至满满一冰箱的吃的,都能带来安全感的。

单身的好处,单身狗其实完全意识到了。那些选择的自由,希望脱离单身的人也应该意识到,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醒自己生活中除了爱情还有挺多有趣的东西,两人世界之外还有更大的宇宙,避免自己朝着“讨厌的已婚人”——“乏味的中年人”这条路滑下去。别太把自己那些手牵手脚对脚的暧昧照片当回事了,男朋友送得那些俗艳的花儿,老公给买的那些可怕的衣裳,你道人家真的羡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