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为什么把爸爸骂上热搜

甚嚣尘上的“程序员996”之争,在马云发表“向奋斗者致敬说”之后达到了高潮。

印象中这可能是马云首次公关滑铁卢。

作为BAT里唯一一个非技术出身的CEO,马云的情商比什么ROBIN啦, PONY啊都要强多了。

跟那两个一帆风顺的程序员不同,马云看过不少世态炎凉,早年又有过因长相丑被肯德基拒绝等坎坷经历,加上英语老师的背景,口才好,英文好,公众场合几乎没捅过什么篓子。

尤其是当上全国人民的爸爸以后,每年互联网大会上流出的语录都在江湖上流传,一场达沃斯论坛的慷慨发言更是“比你们那些留学美国的程序员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唯一被吐槽的大概也就是“我后悔做了阿里巴巴”,“我对钱没兴趣”那个采访了。

但即便是被做成了表情包,也是令我们这种穷人艳羡膜拜的一段佳话。人家说的是大实话啊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以往无论什么问题,轮到马云发言,不是一针见血,就是风趣幽默。怎么全国人民的精神导师稍微给年轻人励个志,就被骂上热搜了呢?

看来你就算是全国人民的爸爸,也有些底线是不能碰触的。

去年,马云卸下了阿里巴巴管理者的身份,从马爸爸变回马老师(马云的微博名是@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主业从做生意,转为做公益,做导师了。

老师肯定是比CEO话多。做导师以来,马云说的话比过去十几年都多。当然也许马老师以前话就多,不过只对阿里巴巴员工说,咱们平时听不到。

越是地位高,越得谨言慎行。但是精神领袖这个事儿容易上瘾。你要是一呼百应,你也上瘾。马老师现在微博都当社论那么写。再说通篇看下来也没毛病啊?爸爸一定觉得很委屈。

题目都点明了:不为996辩护。你哪只眼睛

马云犯了两个致命大错误:

第一 ,这些话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但是说话人的身份有问题。

老实说,996这个词我们也听了有一年了,当初谁也没当回事。一提996总有人说:多新鲜哪,我们还997呢。我们007,我们24-7。就跟谁没加过班儿似的。

996挺不错了,好歹还有个固定下班儿时间呢。我外甥一个大四没念完的实习生都不知道在CBD的玻璃窗前看过几次日出了。

这些话我们人人都能说,唯独马云不能说。你是老板,你是资本家,你是996的始作俑者。你这篇就等同于举着小鞭子对广大谢顶程序员说:别废话,想不想干?想干干, 不想干滚!

阿里巴巴实行996上班制,本身就已经暗示员工想干干不干滚了。你还红口白牙地说出来,打人不打脸啊。

很多人说马云坏,坏在身为企业管理者而如此傲慢霸凌;坏在身为拥有话语权者偷换概念。996这种剥削者手段和幸福生活可不是一码事,996和努力工作也不是一码事,996甚至和加班都不是一码事。

马云以及这些中国企业管理者,都不是坏的问题了,是蠢。

一手创办了中国最有钱企业的马云能蠢吗?是的他蠢。人一傲慢起来,就会做蠢事。

他犯的第二个错误,是不该对996发表任何言论。

看见我说996合理合法了?

我只不过是举我自己的正面例子,告诉你一条残酷而真实的职场准则:世上没有舒坦的捷径好走,只有奋斗才会成功。今天你能够996,是一种福报。

我说得难道不对吗?BAT发明的996,你不想进BAT吗?能去阿里巴巴工作不是难得的福气吗?有人想996还没机会哩。

写完了反刍一下,觉得这锅鸡汤比咪蒙还浓,一定能再创经典,跟“你见过凌晨5点的洛杉矶吗”一样风靡江湖。

这件事无论说什么都是错的。事实上,推行996上班制就是错的,这还有什么可争论的,它违法。

从我第一次听到996,我就觉得它傻逼。

究竟是哪个傻逼想出来的?不给加班费让员工合理合法加班有那么难么?加工作量不就完了。看看人家外企多年来都是怎么干的。

我在一个卖汽水的美国公司工作时,每天写报告写到晚上10点连晚饭都还没来得及吃。老板每天下午5点30准时给我留作业第二天早上9点交。下班你走啊谁拦着你啦?


我在一个卖巧克力的美国公司工作时,有时一天内往返北京上海开会,累得耳鸣。请一周年假装修房子,上司批条子时大方地说:休休休,只要你手机和电脑24小时开着你尽管休好了;

我在一个法国时尚传媒集团工作时,夜里三点老板给发邮件,租了三天酒店会展厅开秀,只要搭建带彩排两天内完成,想几点睡就几点睡啊。

只要你保证把三个人的活儿一个人都干完,咱们就是亲如家人的好同事,咱们就是以人为本的好公司。

夜里起来上个厕所顺便回个邮件也是常事;周末晚上9点在电影院也曾掏出电脑查看过广告是否准时上线。也从来没为这个愤而辞职过。你自己选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量都一早签好的,有事通宵,没事回家。

但是后来我去一家国内创业公司,受不了了。

公司每天下班后召集员工开会Brainstorming,漫无目的,毫无产出。干不干活儿无所谓,你得在这儿陪着我玩儿。周五没聊完,周六来。

最恶心的是他跟你说:我们这算什么,人家BAT每周六都上班你知道吗?

这是什么露脸的事儿啊还得意地说。

有时候为了消耗掉这些时光,员工叫了海底捞在办公室吃,每天在园区楼下一圈一圈地溜。

还有的公司更奇葩呢,每周六上班,实行手机位置签到。员工出尽百宝应付,周末雇个闪送把手机带去公司?要不然弄个备用手机放楼下小卖部阿姨那儿,让她每周给签两次道? 干脆还是自己去公司吧,早上拿手机签个道,再去附近看电影做瑜伽。

500强的外企公司,对中国的法律法规怕得要死,绞尽脑汁想怎么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剥削人的剩余价值。而我国的大公司是:进我屋就是我的人,我让干啥,你就得干啥。

也许归根到底这不是蠢,还是坏。人民日报说得还是轻了,什么企业管理者的傲慢。这就是豪强地主耍流氓:because I can


沉默是金?沉默现在就是个屁吧

一位某外企高管跳槽去国内土豪公司,几个月后水土不服离开。回到原公司后,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吐槽长文在网上疯转——也是看不太懂群众的G点,这样的故事不是十几年前就开始上演了吗?这么多年来累积的失败案例也没少在江湖上流传呀,还得用多少人的嘴来告诉你:民企的钱不是好挣的。难道真需要准备一个100页的PPT才能给你说明白么

这位高管说离开的主要原因是无法接受公私不分的企业文化。性本高洁,恕难响应公司号召,在微信朋友圈替公司歌功颂德、或者打鸡血表衷心。说实话,现在民营公司的工作环境已经很不错了,才轮得到大家吐槽这些细枝末节。十几年前,第一批先富起来的酒业公司、饮料公司,开始从外企高薪挖人,心笙摇动的中层经理们为了现金和TITLE毅然下水,又有哪个熬过一年了。那时的民企组织混乱、分工不明、连市场和销售都没分家。员工福利不完整,一星期上六天班,年假只有5天,要歇还得看人脸色。老板一人独大,堂堂总监,连50块钱的报销单都得呈给他老人家加签。私营公司的老板都是精神领袖,标语和格言贴了一天一地,员工都需背诵。比在朋友圈戏彩斑衣更尴尬的事多了,试问在刚成立的当当公司,有哪个下属没见过李国庆和俞渝互相扔东西?看微信还可以撇嘴,面对活报剧你的眼睛可瞧哪儿好。

这些事情,我不相信只有我一个人听说过。但是在巨大的金钱利益下,永远会有人不信这个邪。不管有多少前车之鉴,总觉得是别人太脆弱,换了是英明神武的他自己,一定能够屹立于潮头。就像那些自信满满的姑娘,总觉得浪子单单会为她改变,所以才毫不犹豫地冲向渣男的怀抱。

凭良心说,现在的民营大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其实管理上已经很上轨道了。而所谓外企,也早不是20年前的外企。这一条土洋之间的界限,其实并没有那么分明。这么说吧,新光天地的售货员都别着Llinda/Teresa的名卡了,而外企里连个英文邮件都写不利索的也大有人在。你受不了某互联网公司每个员工都用网名工作,人家还受不了你连互联网都不会使呢。信不信由你,我就有同事曾经在开会的时候严正地跟我说:你们在页面上放的这个产品图,一定得是可以点的啊,点完了能去到一个页面介绍这个产品——不然呢?你以为我们是拉洋片的吗?

说到底,只不过是文化的差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不着居高临下地喷别人。这么多年也有猎头为民企的高职位找我,我的回答一直都是:做不来。猎头当然要游说:“民企管理是乱一点,但是……”我马上正色说:不要误会,民企的管理层都很有魄力,是我自己在跨国公司待惯了,恐怕不够能力适应。是不是真心话都好,我们北京人讲究个客气。既然不打算去,没必要唱衰人家。想去赚钱,看在钱的份子上,更不应该嫌弃对方。否则跟嫁了有钱老男人,一边用人家钱买车买楼,一边嫌弃人家肚子大头发少的拜金太太有什么区别呢?

再说了,人家真的衰吗?一无是处是怎么搞出那么大市值的?现在也有很多外企人在民企混得风生水起啊?真要是让明白人问到脸上来,也就很尴尬了。外企那么规范稳定高大上,假若不是真碰到了玻璃天花板,或者做夹心饼干做得走投无路,谁又会静极思动跑去民企捞一把呢。你可别说是下凡去支援人家的。

举凡一个人离开一个公司,或者是外面有了更好的机会,或者是在原有位置干得不爽。郭德纲说:离职的没有说原单位好的。外企不成文的规则是:咬碎银牙也不能说前东家的坏话,否则会令人看轻。若是真有一肚子委屈,跟朋友吃饭喝酒的时候发两句牢骚就好了,还真没必要满世界贴大字报。你又不是曹云金,公司又没克扣你工资,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前几天发生了更有趣的事情。坊间传出消息,高管的外企东家,即将被他的民企东家收购。大家震惊之下,不由得就想起,如果传言是真的,那这位网红高管情何以堪啊。即便事后辟了谣,每个煞有介事分析此事的公号都在说:民营企业炒作此新闻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为了报复这位高管的檄文。

——这个分析恐怕也是扯淡,退一万步就算那公司没气量到这个地步吧。你以为你是陈圆圆呢,值得人家冲冠一怒,想多了。但读着这样的新闻,确不知道坐在外企的高管,又会被同事怎么看呢?

出来混,闭上尊嘴少说话,挽起袖子多做事。卑职腆为所谓职场专栏作家近10年,书也出了几本,援引事例无数,除了史蒂夫乔布斯之外,从未对任何一个公司或个人指名道姓,也不是不敢,觉得那么做姿势太难看。

不过也许,这就是我一直成不了网红的原因吧。

 

从家猪到野猪

我有一个同事,年龄处于而立和不惑之间,拥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分别在知名国企、外企、民企服务和战斗过,见多识广,横跨市场销售两界。最近雄心勃勃地打算出来创业,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听说之后,都摇着头说:“不靠谱。”还没细听他的商业计划,就已经把他一棍打死。

是大家小看他的才智么?一个在五百强企业做到中级经理的人不是混饭吃的,十几年摸爬滚打的行业经验也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们不是在质疑他的工作能力,而是担心他的性格和经历是否适合创业。打工和创业的思路完全不一样,这与智商和学历都不相干。你在五百强企业做到总监,年薪过百万手下几十人,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也不过是听差办事;做一盘几十万流水的小生意,却要殚精竭虑面面俱到。我们有个被高薪挖角到私人企业的同事,抱怨说他贵为市场总监,连下属50元的报销单都要报交总经理加签。想当初以前在外企,可是手握几千万以致上亿的市场费用啊。这里面的道理最简单不过了:谁家的钱谁心疼啊!

如果把打工仔比喻成圈养的家猪,自己挑大旗单干的创业者就是野猪。被百万年薪养肥了的家猪,几乎是没可能重新去做野猪的。也许不是不能,但是,何必呢?如果你一年稳稳当当地有一百万入帐,且又没有什么大志向,为什么要自讨苦吃。谁都想要更多的钱,但谁说做生意一定赚钱的?抱着玩票的性质,赚不到钱大不了再回头找个高薪工作干着。成功的创业者不是天生野心勃勃的企业家,就是被逼到山穷水尽的末路者。创业之路多么艰苦,根本容不下一条退路。

很多白领以为工作了数年,掌握了那么多渠道、资源和人脉,不用怪可惜,顺理成章地自立门户,其实这想法跟小明星“演而优则导”一样不现实。你那些人脉,大多数不过是公司的面子,在位时有,离开则无。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你是市场经理,广告公司就差拿你当老佛爷供着,连你的婚礼party、满月酒都免费策划,包办得美轮美奂,并非交情至深,不过是希望每年做计划的时候您能高抬贵手。现在你白手起家出来搞公司,想请他们免费设计一个logo,你猜人家赏脸不赏脸?

自己的买卖,不说别的,花起钱来就比大公司手紧。我们这位同事,十年来出差大概也没住过四星级以下的酒店;飞机餐从来不肯吃,时间再紧也能挤出空来去饭馆开发票吃一顿;酒店房间里百元一瓶的矿泉水拧开就喝;在香港这种地方下了飞机,都不搭机场快钱,而必须做出租车直达。我真为他公司的收支平衡捏一把汗。

白领们不是不能创业,但是创业的目的,真像他们所说的为了实现自己才好,或者有非常非常强烈的,赚大钱的欲望。千万别因为被老板欺压得不忿去开公司;因为职业发展遇到瓶颈去开公司;为了自己能说话算数开公司;或者更可笑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自由时间而开公司。等你做了老板才知道,原来根本没有下班的一天。